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学者专家共同提到了大国竞争问题。新加坡《海峡时报》刊文称,技术专家们坦言,大国竞争已影响到了经济、技术、气候合作等各个领域。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
在一场有关人工智能的会议上,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Stuart Russell表示:“人工智能的竞争应该是健康的、良性的,而不是零和游戏。人工智能是一项基础性、对社会发展有利的技术。中国、美国和更多国家都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方面寻找机会。”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未来”分论坛举行。图/视觉中国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未来”分论坛上,奥纬咨询合伙人贝哲民坦言中国电动汽车出海受到了美国《通胀削减法》和欧盟反补贴调查的制约。《海峡时报》注意到,会议组织者在3月26日的年度报告中批评了美欧的“去风险”战略,称其“破坏全球工业和供应链,扭曲市场资源分配,增加经贸成本和地缘政治风险”。
在全球气候合作重要性凸显的当下,新能源产品也日渐成为受全球关注的技术类产品。Episteme Consultants公司的总经理Frederick Kliem在一场平行会议上提出了新能源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议题。他表示,太阳能电池板产业不应该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牺牲品,毕竟太阳能电池板这类产品并不会像某些国家所说的那样导致“依赖性”。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上,良性竞争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各国专家学者的主流判断。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刊文称,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世界的未来并非一片黑白,亚洲正成为世界向前发展的希望。几十年来,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虽时有热点问题,但少见重大冲突。亚洲在世界秩序、技术平台、人才资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4年,亚洲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4.5%,远高于全球整体水平。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和平发展,简而言之,亚洲崇尚和平、注重和谐的东方智慧是亚洲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章回顾了亚洲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球发展倡议等框架下实现的重要项目和卓越进步,并总结称,亚洲将为动荡的全球环境带来更多确定性,为全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将为诸多问题带来具有亚洲智慧的解决方案。(中国青年网编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