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榆林9月12日电(记者 张秋红)9月11日,“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郭家伙场人民法庭,院落里的七棵绿毛球和两棵桑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庭庭长陆亚莉介绍:“这7颗绿毛球象征着郭家伙场女子法庭的7朵金花、7个卫士,两棵桑树象征‘担当、奉献、公平、公正’的法庭灵魂。”
郭家伙场人民法庭7名女法官。主办方供图
初建于1999年的郭家伙场人民法庭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郭家伙场村,2005年起,因法庭干警均为女同志被称为“女子法庭”。据了解,该法庭现有干警7名,其中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3名;管辖6个乡镇,70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人口17万余,辖区内有230多家企业。
法庭辖区面积广、人口多、情况复杂,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合同纠纷频发,主要以调解为主。
对于涉及婚姻家庭、妇女权益保护的纠纷,由婚姻家事调解团队与妇联联动,并设立心理咨询室,将法院严肃的审判职能与妇联、社会力量的柔性关怀相结合,实现多方协同化解婚姻家事矛盾纠纷。
鉴于辖区内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合同纠纷频发,郭家伙场人民法庭坚持多方联动,建立健全“3+N”(与交警、妇联、价格认证中心建立联动机制,与派出所、金融机构、工商联、学校形成合力)联动调解机制,实现专业问题专人解决,补足诉源治理短板,有效实现人民法院与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的对接互动、资源共享。
“近年来,通过法官干警与网格调解员共同努力,辖区内的‘无讼村’增长了14个。”陆亚莉说,“女性在调解中具有耐心、细心的优势,有助于疏导当事人情绪,降低当事人的心理负担,让司法更有温度。久而久之‘女子法庭’便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