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晚,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科技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主办的“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科学新年大会暨腾讯科技之夜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在活动主会场,演讲、对谈、实验等节目精彩上演,正式发布的“一平米博物馆开放计划”让博物馆资源进社区、进乡村,惠及更多市民群众;在博物馆各处,以趣逛、趣玩、趣购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之夜,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立体式的科普大餐;120多位偏远乡村女孩、城市流动儿童和患儿家庭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探秘科学世界……这不仅是上海科技馆与腾讯深度合作的开端,更是对科创教育未来、跨界公益创新的一次探索与展望。
其中,活动于1月1日19:00起的近3个小时里,在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SSTM科际穿越·科创空间站、第一教育、馆长和他的实验朋友、第一教育、一校之长、腾讯基金会、腾讯SSV、上海市科艺中心、澎湃新闻视频号等平台全程播放。
专家讲座,让前沿科学流行起来
活动以蓝毯仪式启幕,在动物标本环绕下,来自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两翼”的群星“踏浪而来”,分享他们对科创教育的独到见解。活动现场,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人文艺术家,科创校长空间站联盟校的校长们,以及来自上海各区的教育局长们,共同探讨和分享科创教育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在揭秘环节,来自上海各区的教育局局长们分享他们2024年的科技关键词以及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和期待。在讲座环节中,各界大咖跨界分享各自领域中科创的意义与成果,为观众解锁多维科学教育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丁洪带来硬核主题《铁马冰河入梦来:量子计算机的晶体管》,从费米子的发现说起,深入浅出地为公众拆解量子计算机的技术路径和前景,以前沿主题带领观众触摸未来。
丁洪院士演讲
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杨扬介绍了当今体育界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新科技应用,让观众了解当下新技术对体育运动产生的变革。
奥运冠军杨扬演讲
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科普作家邢立达邀请观众“一起追踪恐龙”,展示古生物学如何应用科技重现过去。
跨界对谈,让科创教育引领未来
新兴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科创教育?应当如何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进行科创教育?这些问题决定着科创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科学新年大会上,来自场馆、高校、学校、企业等科创教育主体的各界人士共话科创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唐江澎结合2024年的科技界热点“人工智能”谈拔尖人才的培养。在“科创校长空间站”核心环节“馆长有约”跨界对谈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主持,全国政协委员、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陶璐娜,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华师大二附中闵行紫竹分校、华二附属初级中学校长施洪亮就科创教育的未来发问,共同探讨不同领域如何携手推动科创教育。
“馆长有约”年度对谈
形式突破,让科创教育“活”起来
本次活动积极探索科普传播的多元化形式,引领广大观众走近科学。
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探索与发现的基石。上海科技馆近期推出的线上科创教育品牌项目《来,做实验》引发了青少年的持续关注和热烈回响,此次活动也将实验带到现场,一边是由丁洪院士、倪闽景馆长和“银发知播”吴於人(自媒体名:不刷题的吴姥姥)、唐守平组成的“科普天团”一起呈现既引人入胜又充满教育意义的趣味实验;另一边是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的“科普新秀”吴天任和虞挺在科普集市中带来近距离的互动演示实验,点亮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昭示着科普新生代力量的传承。
院士领衔的“科普天团”现场做实验
微电影是近年科普的创新形式,活动中举办了以介孔材料为主题的科普微电影《造孔的我们》首发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姜道荣,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俞立中共同揭幕。微电影聚焦“功能介孔材料”主题,通过三位主人公各自的人生切片,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的叙事章节,带领观众领略中国科学家在纳米新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感受坚持不懈、勇于突破的科研精神。作为微电影的首席科学指导、特别出演嘉宾的赵东元院士带来了《从拉瓦锡到化学能源——“天赐”元素“硅”》的演讲,为微电影进行造势宣传和专业阐释。
赵东元院士演讲
近年来,脱口秀作为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娱乐形式迅速崛起,科普行业亦与时俱进,拉进科普与公众的距离。在活动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健康促进办公室副主任姚乐和上海市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爱卫健促科科长、主管护师李洁夫妻联袂带来脱口秀《“糖”长老的控糖真经》,“女儿国国王协助‘糖僧’将真经带回‘东土大糖’”“控糖还是只会少吃一点,低GI食物了解一下”等金句频出,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做好医学和观众之间的“翻译者”。
科创集市作为“科创校长空间站”的传统亮点,在博物馆内汇聚企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品的精彩展示、融入了学校科创教育实践展示以及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象呈现,共同服务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上海科技馆携其创新的“行走的天文馆”亮相,作为“一平米博物馆”项目的崭新面貌,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普体验。此外,上海科技馆研发的多款科学桌游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这种新颖独特的科普形式正逐渐赢得广泛的认可与喜爱,成为科普传播的新风尚。
科普集市
活动现场公布了2024年上海科技馆教育数据,总结其一年里作为“三馆合一”的科学博物馆集群在科创教育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和丰硕成果。活动还公布了科创校长空间站年度奖项。
科学+公益,让优质科技资源惠及更广人群
这个夜晚,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携手上海科技馆共同支持、恩派公益基金会组织承办,邀请到120多位偏远乡村女孩、城市流动儿童和患儿家庭走进自然博物馆,他们在机构伙伴和爱心志愿者的陪伴下,在博物馆中探索生命的奥秘,领略“缤纷生命”的多样与奇妙,亲身体验“非洲”风情、木偶剧的欢乐,与科学亲密接触。自然博物馆的奇妙之夜,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创新思维和科学梦想。
葛燄表示,未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希望连接更多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让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进入公益场景,让热门的展览、剧演、文化项目,以最直接和专业的方式服务到“一老一小”和弱势群体等人群。通过多方努力,探索可持续的公益跨界共建模式,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体验文化、艺术和科技,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
博物馆之夜活动
活动现场,由上海科技馆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的“一平米博物馆开放计划”正式发布,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宋娴表示,该计划旨在打破博物馆的“有限”围墙,让更多博物馆的优质资源“走出去”,实现科学文化的“无限”共享。
除了让更多市民群众“走进去”,还可以让馆院资源“走出来”。此次腾讯基金会和上海科技馆三馆的合作,在公共空间设置 “一平米博物馆”,让科普知识和一些珍贵的藏品走进乡村、社区、医院、学校、企业等博物馆以外的场景,惠及更多老人和孩子们。
社会捐赠人也可以加入开放计划,出资为所在社区、孩子的学校、自己的公司或者医院建立“一平米博物馆”,从而开创一个让捐赠人、受益人、志愿者都可参与的新模式。
“一平米博物馆”开放计划发布
科学+艺术,让科学的梦想触及心灵
此次活动不仅是科技成果、科创教育的集中呈现,也是一场视听盛宴。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的一曲《但愿人长久》让科学与艺术在追求人类幸福、探索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方面产生共鸣和联系。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深情朗诵了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爱是唯一的答案》,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于爱的深刻感悟细腻真挚地传递出来。
在活动尾声,一群满怀激情与梦想的青少年登台,用自己的声音讲述新年的科技梦想。他们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后备力量,以梦为马,向着科创之路勇往直前。
最后,颛小鹤艺术团&future艺术团演绎了“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主题曲《猫眼看科学》,为这场充满跨界融合的大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此次活动是“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第二次成功举办年度大会。自2023年6月扬帆启航以来,“科创校长空间站”已稳健“着陆”于科技馆、图书馆、学校、科技节、博览会等多元场景,成功举办24场精彩纷呈的大型综合性科普活动,邀请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教育家、科创企业家等数十位重量级嘉宾,携手全市16个区的教育局及教育管理部门,凝聚科技场馆、中小学校、高校、科研院所、科创企业、社会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探索科创教育的崭新路径与未来愿景。
上海科技馆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也将携手并进,在2025年联合推进“一平米博物馆”、科学桌游等合作项目,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