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6日电 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京发布《农技传播在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生态及价值创造》报告(下称《报告》)并举办专家座谈会。
座谈会上,来自农技推广一线的科研人员与抖音平台农技创作者与会并分享了参与农技传播的经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发表了看法。
《报告》认为,相较于传统的线下农技培训,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的大多数农技创作内容获取成本较低且方便触达,大大降低了农户在农技获取过程中的所承担的费用和机会成本,对人力资本较低的广大中小农户群体极具吸引力。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司伟在研讨会上指出,农业的包容性增长,意味着在发展过程要把更多的小农户纳入现代化的大轨道中,这意味着农技传播也要走向多中心治理的模式。
司伟表示,现代化农技推广体系除了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技传播体系,还需以农户、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补充。在数字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当下,抖音等短视频、直播平台能通过技术弥合物理上的鸿沟,联系农技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实现技术普惠和互补效应所带来的价值创造。
对于农技传播体系的多元化建设和价值创造,《报告》亦指出,短视频、直播对传统农技推广体系起到了补充和更新作用,吸纳了来自田间地头具备农技实践经验的“田秀才”、“乡村达人”等加入,他们有丰富的农业种植经营,传播的是更加灵活、市场化的农技,如部分农技创作者在教授种植技术的同时,也会介绍农产品销售的时点选择、包装经营技巧等。他们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拓展出更丰富的农业价值。这种价值创造既包括农产品品质提升带来的农民收入增长,也包括涉农产业链延伸带来的价值的结构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