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家在三峡

发稿时间:2019-07-19 20: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南津关是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也是进入三峡的“钥锁”。从南津关逆水而上,壁立千仞的峭壁上,古藤蒙络,飞鸟啾啾。雨过天晴的峡江两岸,千姿百态的瀑布各领风骚。有的大气磅礴,呼啸而来,一路飞珠溅玉,龙吟声中,蔚为大观。有的悄无声息,在层叠的古岩上一叠一叠地浸漫着,犹如一个细致的花工,要让三峡亿万年的岩石每一个皱折都被滋润。有的则在森森摇缀的古木和青藤间时隐时现,只有那淙淙的喘息声,让人感受到瀑布的存在和清新。 

  时间是初秋,峡江的红叶还在酝酿中,丰硕的红橘和脐橙还青涩地害着羞。但是柿子们却正当其时地把一个个红艳艳的果实挂在风中。秋风拂过,那一盏盏灯笼便把沁人心田的香甜随风弥散开去,峡江的山峦和秋水便甜甜地醉去。那些不逢春光的野花,在这醉意中次第地绽放自己,无论是否有人欣赏,她们都满怀信心,在展示生命的快意时,成为峡江秋日的眼睛,让峡江多了几分妩媚和静谧。 

  西陵峡的峡中之峡明月峡在三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同西陵峡中过去以险峻著称的兵书宝剑、崆岭相比,明月峡以自然奇迹和人文历史而胜出一筹。站在明月峡横空出世的邀月亭上放眼看去,你会发现长江在此画出的那个巨大的弧,是如此圆润。那座如半个月亮的弧形山探身江中,原本咆哮而来的江水,被她圆润的弧所吸引,放弃了狂野,一波又一波地涌上前,细细亲吻着半个月亮的裙裾,然后不舍地调转头,折身而去。 

  在邀月亭上回过头来,灯影石正讲述着远古的神话。作为长江三峡标志性象形石的灯影石,由唐僧、沙僧、猪八戒和孙悟空组成。唐僧居中,以官员的身份矜持着不动声色,断后的沙僧憨厚地挑着取经队伍的行套,踉跄着前行,给人以晃晃悠悠的感觉。猪八戒看到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到前方,忙忙地回过声对唐僧告状说,猴哥肯定一个人吃好东西去了哦。这一组造型生动的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图,是三峡上最为经典的象形。 

  与灯影石形成呼应的是石令牌。传说石令牌是玉皇大帝的信使传旨途中,看到唐僧四人从此经过时看个稀奇,忘了时间。待信使醒过神来,发觉误了时辰,匆忙间把令牌遗落于此,而成为明月峡的又一个自然奇观。这块重达4300余吨的石令牌孤兀地立在荒山之上,高达40余米,宽13米,前后左右无依无托,历经亿万年的沧桑而巍巍乎傲然耸立。有人据此托说,上苍早已知道中华民族要在这个地方发生一次拯救民族的重大事件,所以要立此丰碑以志纪念。历史恰恰给了石牌一个这样的机会!当年日冠骄狂地蹂躏中华大地,叫嚣着要在三个月内占领全中国的时候,石碑成为了侵略者前行的休止符,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众志成城,在石牌打响了名垂世界战争史册的“石碑保卫战”,从而中止了日本侵略者亡图占领全中国的嚣张。从此,石令牌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一块巍峨丰碑! 

  历史翻过了许多的沉重,同时也翻过了三峡昔日的风情。那些曾经温暖和繁衍了一辈又一辈三峡人的吊脚楼、古城堡;那些养育和激荡了一辈又一辈三峡人的木帆船、船工号子;那些温暖和缠绵了一辈又一辈三峡人的南曲、情歌……都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我们渐行渐远,让人们在充分享受今天的时尚时,难免有丝丝缕缕的怅然和落寞。 

  沿着石令牌前的小径蜿蜒逶迤,遮天蔽日的修竹和脐橙树散发出甜丝丝的清新和惬意,心肺忽然就变得轻松而畅然了。突然一座古堡赫然在目。古堡依山就势,虽是人为新设的景点,却也于古朴中见出意境来。古堡中有丝竹之声袅袅袭来,听那音韵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南曲》,那“春去秋来”是经典曲牌,在这空寂的古堡里看着四个银须飘飘的土家族长者,且弹且唱,诗情画意就铺陈而来。那清流,那幽篁,那柳林,那明月和景中缠绵的少男少女在这三峡的深处,次第鲜活着。 

  方留恋处,忽然有峡江号子穿空而来。循声望去,几条张满白帆的柏木船正在长江里破浪而行。我血流中艄工的元素骤然被唤醒,放肆地跺着脚下的岩石,大声唱起了远去的号子:青滩啊泄滩啊不算滩啊,崆岭才是鬼门关!一声号子一身汗,一声号子一身胆,喊起号子过险滩!跺着脚喊叫中,体内的浊气夺腔而出,身子就轻松而飘然了。那样的船工生活曾经十分艰辛,那些“手扒岩缝脚蹬崖,舍命也要把纤拉”的场景却是那样充实而单纯,因为在那样的日子里,船工的脑海里始终有倚门而望的妻儿的眼睛,那些浸润泪水甚至血汗的收获,可以让妻儿在享受物质生活时,也享受汉子们的豪迈和温情。 

  我知道眼前的柏木船只是一个风景。但是这样的风景对峡江风情烂熟于心的人可以找到回忆的入口,让不谙峡江风情的客人产生迷离的向往。这样的风景是对人生的一种补充抑或丰富。与柏木船遥遥相望的一条小溪叫龙进溪的,溪水清清泠泠叮咚而来,这样的小溪是三峡中惯见的小溪,溪水可以直接掬入口中解渴。溪旁有三两个着浅碎蓝花布的少女,正在溪水中用古老的棒棰程式化地捣着那些道具衣物并唱着古老的情歌。从她们的歌声和动作中,看出她们的机械。“郎在高山薅高粱,姐在河下洗衣裳”本应该唱得深情款款,幽远深邃的,她们用尖细的高腔喊了出来,却苍白无力。这不能怪她们,她们迷恋的是网络中的时尚和大街上的快餐。但是还是应该感谢她们,她们让古老的吊脚楼和茂盛的巴蕉叶中,有了年轻的活力和可资想象的空间。 

  家在三峡有古意,有诗情,有雄奇,有幽深,也有沉吟,这一切都因为在今天的大三峡中,还有一个叫“三峡人家”的地方,因为她,大三峡不再只鲜活于历史和传说之中,“三峡人家”以她自己的理解为我们保存下来曾经的三峡中那些人那些景,那些故事和梦想。有了“三峡人家”,古老的三峡有了新的“家”。 

责任编辑:靖强
热图

排行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