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观察 >>  正文

中国摄影家马福先生的光影艺术人生

发稿时间:2022-11-20 08: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摄影家——马福 

  壬寅初冬噩耗惊,先生归天驾鹤行。 

  八十有二耄耋寿,撰文缅怀寄深情。 

  摄影艺术赢好评,工匠精神受尊敬。 

  家国情怀好品质,丰碑永驻留贞铭。 

  马福(1941-2022),笔名马夫,中共党员,北京房山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创始人之一。房山摄影协会创始人。曾任房山县文化馆副馆长、房山县农民年画创作组组长、房山县合唱团团长、房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房山摄影协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房山摄影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20227月,第三届房山摄影家协会授予荣誉主席。被誉为“房山摄影史的丰碑”“房山照片资料库摄影艺术领军人1985年被收录《中国摄影家辞典》;1989年被收录《中国摄影家大辞典》。著有《马福摄影纪实选——印象城关》、《马福摄影纪实选——印象良乡》、《马福摄影纪实选——记劳动模范吴春山、徐庆文》、《马福摄影》画册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有千余幅摄影作品获得各种荣誉。 

  巨星陨落泣声绵,音容笑貌留世间。叹巨星陨落煌煌影界顿然失色,惊翘楚西归艳艳文坛不幸含悲,一代摄影大师马福先生千古。2022年1029日,马福先生遗体送别仪式在房山殡仪馆举行。 

  

  少年时期的马福 

  自幼勤奋 功成名就 

  马福先生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194812月,房山县全境解放。19491月,9岁的马福开始在村中的初级小学读书。1961年,21岁的马福从房山师范学校学习期满毕业,被分配到房山县交道中学任教。196311月,调入房山县文化馆工作(至退休)。1969年任县文化馆副馆长。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十年代初开始,马福任房山年画创作组组长。先后组织开办美术创作学习培训班、提高班几十次,有160多人次参加美术创作,有多幅房山农民画在全国美展、北京美展参展,部分作品出版了年画或被录入画册。其中刘仲全、张广、马福创作的《水往高处流》、《迎风飞燕》等作品,入选庆祝建国二十五周年中国美术作品展览。时隔多年后,《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张广说,房山当年的农民画创作量大、获奖作品多,在北京引起很大轰动,声名远播中外,被誉为“北京户县”。 

  1980年,40岁的马福先生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分会,即北京摄影家协会前身;1982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5年,创建房山摄影协会,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第一、二届房山摄影家协会主席,20227月,被第三届房山摄影家协会授予荣誉主席。1988年, 48岁时经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授予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云居宝塔》,80年代摄于北京房山云居寺

  献身艺术 硕果累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马福先生献身摄影艺术创作近六十年,被誉为房山摄影艺术创作第一人,先生对艺术作品创作精益求精,受到世人称赞。1963年,他调入文化馆工作后,先后从事美术创作,农民画普及推广、开办合唱团培训班、通过农村有线广播的大喇叭教授传唱国歌等文化普及工作。 

  马福先生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口头禅是“在艺术面前,不要妄自尊大,要正确对待自己,要对得起艺术,要对得起家乡房山。”他的一生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创作上精益求精,一生的摄影作品可谓“等身”,先生的摄影艺术作品和房山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有几万幅。在我的记忆中,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长城内外》、《山舞银蛇》、《春回大地》、《云居宝塔》、《农民工》等一大批摄影作品获奖。如1994年,摄影作品《绿色长城》在“绿化与发展”摄影展览中荣获一等奖;1996年,摄影作品《百花山云海》,在96北京爱我山河爱护名胜古籍活动摄影大赛(彩色黑白片组)中荣获徐霞客(一等)奖。 

  1985年,马福先生被收录《中国摄影家辞典(P31)》,《凡例》中说,“本辞典收录‘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摄影史上有影响的各民族摄影家一千五百六十六人。” 1989年,又被收录《中国摄影家大辞典(P34)》,他的两位徒弟杨伟先生、宋春华先生,也被同时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P456/P573)》。 

  

  马福先生三位徒弟杨伟、宋春华、王桐 

  摄影艺术 擎旗领军 

  一片丹心育桃李 万里长空见真情。在房山提起“马福先生”的大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在房山摄影界,都以是马福先生的学生为荣,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为房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摄影人才。房山摄影界由八十年代初,中摄协、北京摄协会员仅马福先生一人,至今中摄协会员已有12人、北京摄协会员已有50人。房山摄协从无到有,至202210月,房山摄协已有会员220人。 

  马福先生为房山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摄影艺术创作人才。自八十年代开始,开办各种摄影讲座、培训学习班百余次。组织外出采风几十次;组织策划各种影展几百次。1995年至1998年,在马福先生的精心组织策划下,房山成人教育局与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创办了《广告与摄影》大专班,此班学员被戏称为房山摄影“黄埔一期”。学员刘强、张晨光、姜少新等都成为了房山摄影业界的佼佼者。先生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在有生之年,尽其所能,要为房山培养更多的摄影人才。”听他这么说,人们都会为之感动。 

  2002年,马福先生牵头策划在房山区开展了“爱父母、爱家乡主题影展活动”。其中,为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宋春生,在家乡举办的影展受到村民好评,村民刘世奎说,“看了这些照片,比我过年吃饺子还有味道。”时任北京文联主席、书法家吕浩才题字“摄影在农家”给予称赞。 

  

  中年时期的马福 

  高尚情操 令人敬佩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马福先生有句口头禅,“跟我学摄影,首先要学会做人。”先生所说的“做人,就是要向真、向善、向美。而不是招摇撞骗、趋炎附势、利欲熏心,一句话,成就艺术,首先要做赤子。” 

  还记得1985、1986年,每次去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摄影专业函授学习,下课后,几个年轻人都会争先请先生吃饭,每到结账时先生都会说,“都别争!我比你们工资高,必须由我来买单,这是铁定的纪律。你们多出好作品,才是我最想看到的。” 每次与徒弟、学生外出学习、采风,先生都是理论联系实际,手把手讲述摄影技巧。选取拍摄地点后,负重爬山涉险时,先生总是身先士卒走在最前面。 

  2022年4月12日上午,先生拖着疲惫的病体,受邀参加房山区张坊镇房山区胜天渠红色教育展馆项目推进会”。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为房山党建、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半年后先生因病与世长辞。我似乎读懂了他20岁时,在《入党申请书》里写下的要给共产党报恩”的铮铮誓言,也明白了什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就是先生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心目中先生就是一位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原房山教育局局长傅庚先生回忆说:“他是一个品德高尚、性格正派直爽,工作上对事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敢于拼博创新的人,我们要学习他的先做人、后做事的好品德。”

  参加完遗体告别仪式,我回到家中心灵深处仍姿意流淌着泪水,决定开始收集素材,用这蘸泪在长长的正片画幅上,定格那一幅幅曾经的精彩瞬间,留住那一幅幅曾经的美好画面,记录下我对先生的深切缅怀和不尽思念。 

  

  马福摄影纪实选 

  照片图库 资料珍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马福先生从事摄影艺术创作近六十载,走遍了房山的山山水水,用镜头记录了时代变迁。他摄影作品是房山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房山重要的历史照片资料库,是房山当代“太史公”。每当谈到他的主要摄影题材时,先生都会说“房山几乎所有的大型活动、建设改造、城市变迁现场记录照片我都有,几万张照片记录了房山翻天覆地变换。”这其中有上千幅作品出版或展出。 

  马福先生的摄影题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人文风光艺术作品,一是家乡的人文社会历史变迁资料。2004年,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了《马福摄影》(画册)。共收录名山大川、自然景观人文野趣、人物肖像、名胜古迹、农业风光、工业风光等摄影艺术作品82幅。马福先生说:“我要记录下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新变化。”在他的照片库里,记录的不仅是房山的道路、桥梁、村镇变化,更是房山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奔向强起来的一道道彩虹桥。2001年他退休后,先后出版了《马福摄影纪实选——印象城关》、《马福摄影纪实选——印象良乡》和《马福摄影纪实选——记劳动模范吴春山、徐庆文》。 

  马福先生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在他学生时代撰写的《入党申请书》里,就立志:“要做一个自觉地革命者,诚诚恳恳、踏踏实实地做一个人民的勤务员,忠实地为人民服务。” 我在撰写文章时,小师妹告诉我说,父亲在病重期间,还接待房山摄协的领导,拷贝了先生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照片,捐赠给了房山区档案馆和房山区韩村河村。我在初稿完成后,征求意见时,通过房山摄协常务副主席刘强先生证实了此事。 

   

  房山第一位中国摄影艺术家——马福 

  大国工匠荣誉膺,艺术创作技艺精。 

  培育匠才育桃李,领军人物旗手擎。 

  高尚情操耀彪炳,向善向美见真情。 

  房山照片资料库,记录家乡永留名。 

  马行不动势若来,福荫后辈家国怀。马福先生是北京房山涌现出的第一位摄影艺术家,他一生坚韧不拔,矢志不渝;恒专不骄,虚怀若谷;尊师重道,礼诚谦恭;无私奉献,义薄云天;品高艺粹,德艺双馨;光耀故国,激励后人!是房山人的骄傲。 

  马福先生曾经说:“从摄影家本身来说,只有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自觉地在作品中蕴含人文情怀,才能拍出历久弥新的作品。”他的一生主要精力,投身于所喜爱的摄影艺术创作之中,用镜头不仅留下了祖国的大好壮美河山,也留下了家乡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影像,可谓是家乡照片资料的当代“太史公”。先生的镜头不仅记录了他自己的艺术人生,也记录了房山的自然人文美好,更记录了祖国的不断强大足迹。祝福祖国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祝福房山踔厉奋发更加美好,也祝福恩师在天堂一切安好。最后,我愿借用先生的一句话与您共勉,即:“做人要有问心无愧的态度,做事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文:江涛,壬寅年十月廿三日 于京西林夕草堂)

责任编辑:ZER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