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天兵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是天兵科技第11轮融资,由博裕投资领投,中金资本、优山资本跟投。四年以来累计获得资金支持达30亿元人民币。
此前,4月2日,国内首枚民营液体运载火箭,由天兵科技研制的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这也是世界首次采用煤基航天煤油作为燃料飞行的液体运载火箭。
日前,天兵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康永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商业火箭公司已经度过了“婴儿期”,正迈向成长期。未来,行业将迎整合阶段,也将迎来实现量产的关键挑战。
市场“蛋糕”做大
受到马斯克的鼓舞,是多数商业航天人创业的初衷,康永来也不例外。“商业航天的时代确实到来了”,康永来认为,一方面是火箭技术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不再是远离大众、高深莫测的行业。
另一方面,是受到市场需求的推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使用卫星,用于通信、导航、遥感等等各类应用场景,我们希望能够投入到这场浪潮之中。”康永来总结了商业航天人纷纷“下海”的原因。
2021年4月26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星网”)成立,负责统筹规划我国卫星互联网领域发展,被公众誉为“中国版星链”。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是对传统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之一。按照中国星网计划,将在地球低轨道部署近1.3万颗卫星组成星座系统。这也为商业火箭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商业火箭公司主要面临的是发射工位紧缺的问题。天龙二号此次采用车载机动发射,可在简易水泥场坪上实施火箭发射。但未来,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则必须采用工位的固定塔架进行发射。
为此,2022年6月,海南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海南国际航天发射场有限公司,于7月开工建设,专门用于商业航天发射,预计将于2023年年底竣工,2024年第二季度正式用于发射。天兵科技等头部企业已经获批建设自己的独立发射工位,拥有更加灵活的发射权。
“这些工位建好之后,发射场基本就能够满足需求。”康永来认为,从2015年商业航天开放至今,国家每年都会出台开放性政策,持续为行业带来利好。
“这个市场的蛋糕足够大”,康永来表示,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合作走到哪,卫星就要跟到哪。”不管是国内,还是和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往来,都是未来商业航天潜在的市场空间。
行业将迎整合
康永来认为,中国商业航天从2015年开放到现在,大部分公司已经从婴儿期到了成长期,“商业航天已经到了收拢时刻。”从美国商业航天发展情况来看,头部企业往往一家独大,会占据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订单。
资本也更加集中地流向头部公司。尤其疫情之后,资本市场决策更加慎重,投资人更加看重精品项目,融资难的公司也将直面生死存亡挑战。
天兵科技成立于2019年,在商业火箭公司中成立并不算早,但今年的天龙二号首飞成功,让这家公司成为后起之秀。成立之后即遇到三年疫情,天兵科技一路和时间赛跑。“创业的规则就是不进则退,只有拼命往前跑,出了成绩才能得到投资方和市场的认可。”
在大部分同行仍在研制固体火箭的同时,天兵科技选择了液体火箭的道路。据康永来介绍,液体火箭相对固体火箭的优势比较突出,主要就在于可以重复利用,成本将比固体火箭低很多倍。另外,固体火箭制造和装备运输都较为受限,而液体火箭的推进剂只需发射现场加注,整个生产链条几乎没有地域限制。
具体到液体火箭领域,目前业界主流是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两种推进剂方向。从SpaceX的经验来讲,其猎鹰9号火箭使用的就是液氧煤油,而超重型运载火箭星舰则使用的是液体甲烷。液氧煤油技术相对更加成熟,液氧甲烷不管是在“国家队”的计划中,还是商业公司中,仍属于新面孔。这也是投资人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
康永来认为,“两条路都是可以走通的”。但其选择液氧煤油,瞄准的是目前国内外低轨巨星星座的发射市场。“我们想去解决目前的刚需问题。在大规模组网10吨级运力火箭的需求上面,液氧煤油比甲烷的密度更大,火箭的体积就可以更小,便于陆地运输和火箭成本的控制。现阶段来说,客户关心的就是更加省钱的方案。”
“当然,液氧甲烷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康永来表示,马斯克以液氧甲烷为动力研制的星舰,目标是实现人类移民火星的远大计划。在未来,使用液氧甲烷也是一大趋势。
量产挑战
火箭行业订单先行,在产品获得研制成功之前,公司就已经手握订单,这是公司取得科研进展的压力和动力。 “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把小规模生产转化为大规模生产”,康永来认为,目前火箭行业一年的产能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已有的需求。拿天兵科技来说,其正在研制中的大型运载火箭天龙三号,目前订单量已经超过了首飞成功的“天龙二号。天龙三号预计2024年5月首飞。
“目前看来天龙三号需求量更大,不管是星网还是其他大星座的卫星,都是组网发射的形式,一次发射一个轨道面的数十颗卫星,这个总重量就在10吨以上。”康永来介绍,两个火箭型号面向的市场不同,就如同小面包车和大巴车的区别。因此,天兵科技未来将并行生产天龙二号和三号,但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天龙三号的研制。
下一步,招纳人才是其重要措施。康永来表示,飞机制造领域将是公司吸纳人才的重点方向。“相比之下,火箭装配制造并没有飞机那么复杂,引进新的技术和人才,相信技术突破不是难事。”
“量产的核心还是生产效率”,康永来分析称,过去产能靠人,但未来在某些环节,需要实现机器人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还包括组织的高效。未来不用所有人到发射现场,除必备的操作人员外,其他指挥、通信、控制等等都能够在后方统一调度,这样一来所有的人员、设备、固定资产的开销都会大幅下降。“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性价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康永来表示,商业航天的终极目标,是推进交通变革。在天兵科技的产品布局中,天龙三号的两级复用状态,是能够实现载人空天往返的运载火箭。“这个目标将完全基于火箭的重复使用技术。随着成本的降低、规模的扩大,火箭运输也将从高净值客户逐渐流向普通百姓,未来我们的生活方式可能也会因此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