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科技 >>  正文

单波:抖音传统文化短视频流行的传播意义

发稿时间:2019-05-21 13:06:23 来源: 消费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5月13日,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及其创新意义高端论坛”。《抖擞传统: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研究报告》报告在本次论坛发布,报告显示,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作为蓬勃发展中的影像叙事方式和话语叙事形态,既传承传统文化,也在持续促进中华文化的再创作。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认为,短视频令传统文化以新形式植根于人类交往的精神世界。

  抖音传统文化短视频流行无疑是2018年现象级事件。从文物国宝的抖音短视频流行开始,京剧、国画、敦煌艺术、国乐、诗词、舞蹈、皮影、武术、传统工艺等各种传统文化变身“UGC”(用户生成内容),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日常交流,使得传统、现代、后现代产生“交叉”,生发出独具特色的传播创新。

  传统文化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所谓网红的负面意义,其全民参与、文化传承、雅俗共赏的清新面目通过回归传统本意,把传统理解为“集众人之力,负文明之重”,从而把传统还原到日常交流实践,挑战“精神的遗产”、“沉重的负荷”等各种或正或负的隐喻所建构的传统文化存在状态,即与过去相关,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存留于博物馆、文献典籍、古建筑、老照片、传统节日表演之中的文化记忆。

  传统文化成为“抖音网红”无意中揭示了传统文化的真相,它一直存在于人的日常交流过程之中,它在过去的日常交往中形成,沉淀在现代日常交流实践,孕育着未来的民族交往理性及其表现。那些参与视频内容生产的人以展示才华、品味、天赋、技巧等方式为传统文化积累人气、引起互动,通过非同寻常的传播方式带来一种全新的理解:传统文化并不“坚固”,也没有“烟消云散”,而是流淌在日常交往生活中的“活水”;而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生产似乎也不必然“碎片化”,因为平等、多元、开放的讨论会消解单一、片面的理解,趋向于完整的文化理解。

  流行于抖音的传统文化短视频具备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让传统文化媒介化,成为引起关注、交流的中介,其表现形式在于:一是在生活层面展示、理解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成为一个生活话题;二是通过复活传统文化再现一种文化记忆,引起情感共鸣与共同讨论;三是以传统文化的某些元素或片段实现个性化表达,呈现对现代生活的某种反抗以及反抗中的存在感;四是通过专业性、趣味性表达文化达人身份,形成某种兴趣群体。这样一来,以传统文化为媒介,形成多样化的连接、分享、互动、对话,不同地域、空间的人在此“折叠”,构成多种传播关系。非遗文化在短视频中的“活化”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伴随互联网成长的公众越来越趋向交往理性,他们正在创造真正属于互联网思维的平等、多元、开放的传播关系,使传统文化走进文化传播、创新的世界。

  抖音传统文化短视频的流行无疑是一个具有社会价值的传播现象,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通过新兴的信息技术形态再次走进社会生活的中心。特别是在非遗文化的传播中,短视频将这些几乎远离现代生活,甚至被青年一代遗忘的文化又呈现出来,神奇地让古代与现代建立视觉化的传播连接,这种连接正在推动非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当然,短视频的传统文化传播创新同时面临挑战,短视频传播创新同时也是传播秩序重建的关键时刻,传统文化短视频还得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分享与保护之间更好的平衡点。与此同时,用户、粉丝也有必要从旁观者成长为参与文化分享与创造的人,以及基于理性互动的文化社区成员。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的不断完善将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人类交往的精神世界。

  (免责声明:中国青年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zer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