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发现

首页 >> 青年观察 >> 正文

学界代表闪耀国际漫画家大会 彰显东方漫画力量

发稿时间:2025-07-28 15:1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7月23日至26日,第二十届国际漫画家大会在香港举行,以“全球漫画新浪潮:与新世代的共鸣”为主题,吸引了全球漫画爱好者和从业者的目光。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漫画家。作为漫画界的“奥运会”,国际漫画家大会自1996年由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漫画行业组织共同发起以来,便成为国际漫画创作者交流、展示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每一届都在推动漫画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深耕东方美学,孙立军分享创作智慧 

  孙立军(笔名凡悲鲁)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动画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学界代表之一,在7月24日的大会主旨演讲中,结合自身四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分享了在漫画创作上的心得。他感慨道,热爱是创作的本源动力,支撑着创作者走过无数个日夜,让作品饱含真实情感与温度。从他早年创作到如今携《众人》与《守杆待魚》参展,对漫画的执着从未改变。孙立军教授强调,在创作过程中要坚决拒绝盲从潮流。他以自身风格的形成举例,多年来坚持从传统水墨艺术中汲取养分,同时敏锐观察现实生活,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写意水墨漫画”风格。这种风格将东方美学与对社会的思考相融合,用凝练夸张的画面传递深刻内涵。面对当下AI技术浪潮,他认为应积极拥抱,探索诸如水墨滤镜生成等应用,借助技术提升创作效率、拓展创意边界,但始终要以东方审美为灵魂,守住人文表达的内核,避免作品沦为技术的附庸。 此次参展的《众人》以水墨写意手法勾勒出群像,人物在解构重组的构图中相互交织,看似无序却暗藏着对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深度哲思,引发观众对社会生态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守杆待魚》则运用极简线条与水墨晕染,重新演绎“守株待兔”典故,赋予其当代社会的全新解读,既展现出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又饱含对现实中某些行为的反思意味,凭借深刻的人文思考与独特艺术表达,吸引众多国际漫画家与观众驻足欣赏、交流探讨。  

  孙立军作品《守杆待魚》。 

  聚焦产业创新 李剑平探索漫画发展新路径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原院长李剑平教授的参会为大会带来了行业探索新视角。他多年来专注于动画和漫画专业教学、管理和创作实践,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漫画人才,学生及毕业生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题材广泛,展现出新时代青年漫画创作者活力的优秀漫画作品,体现出年轻一代对漫画艺术的独特理解。 李剑平教授的创作理念聚焦漫画产业全链条发展,面向市场需求,他在内容创作之初便融入跨媒介传播思维,致力于挖掘漫画IP的多元衍生价值。他通过推动漫画作品向动画改编、漫画与动画及影视专业教学结合,为漫画行业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样本。李剑平教授表示,漫画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艺术个性表达,更在于与市场及受众的深度融合。他参加导演的动画电影《最可爱的人》和《守龙者》都在动画影片中与漫画有着巧妙结合的尝试。他对目前高校漫画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现象的分析,也引发国际同行在大会期间对漫画多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讨论。  

  

  孙立军(右)与李剑平(左) 

  国际影响力凸显,为全球漫画发展注入活力  

  本次大会中,孙立军教授和李剑平教授的参与,从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两个关键维度深度呼应了大会主题。孙立军教授的作品坚守东方文化根脉,以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在国际漫画舞台上绽放光彩。李剑平教授的专业人才培养及多样化的成果,为国际漫画家及教育同行们提供了行业发展的思路与参考。从历年连续组织活动的规模与影响力来看,国际漫画家大会已成为行业热情期待和踊跃参加的展示各国漫画艺术发展成果、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此次孙立军教授和李剑平教授作为中国学界专业代表的深度参与及表现,助力了中国漫画艺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国际漫画新浪潮注入鲜明的中国印记,为漫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带来更多创新思考和产学的广泛合作前景。共同构成中国漫画“艺术与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图景,紧密践行国家推动动漫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中国风格”品牌的政策导向,激励更多青年创作者投身充满创意的漫画艺术,创作出更多兼具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的作品,推动国际漫画艺术的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