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观察 >>  正文

英国《卫报》:咖啡馆变革,“第三空间”何去何从?

发稿时间:2025-02-05 08:29:00 来源: 环球时报 中国青年网

  英国《卫报》2月2日文章,原题:咖啡馆的意义,不只是咖啡  近日,关于咖啡馆的争论愈演愈烈。美国星巴克出台新规,要求顾客必须消费,否则不能在店内停留,这与其过去宽松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而在法国,传统咖啡馆与新兴精品咖啡店之间的文化冲突日益加剧。这些争论的焦点是咖啡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答案显然不仅仅是咖啡。

  17世纪,咖啡馆被视为民主社交场所。18世纪,美国和法国的咖啡馆甚至成为革命思潮的温床。而从历史上看,咖啡馆也是一种庇护所。这才是咖啡馆的真正价值所在:第三空间。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提出,指的是除家庭和工作空间以外的社会空间。他认为理想的第三空间应具备可访问性和包容性,欢迎常客也允许陌生人低调存在,并提供交流互动的空间。

  在不同人生阶段,人们总会寻找适合自己的“第三空间”——百货商店、博物馆、图书馆,甚至火车站都曾是人们短暂逃离日常的避风港,而咖啡馆也是如此。

  然而,疫情、经济萧条和互联网的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咖啡馆难以维持运营。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已经失去了16万家咖啡馆。如今,星巴克也不再提供免费停留空间。或许这种商业策略最终会影响其业绩,但第三空间应有的宝贵价值却无法在盈利表上体现。

  2020年开放约克社区体育中心是一个令人惊喜的“第三空间”,所有人都能在这里社交、锻炼,甚至只是坐着发呆。当然,建造这样的场所需要很多资金,但它为社会带来的回报同样巨大。一个健康、幸福的社区能节省医疗和社会福利支出,以及改善居民因孤独和社会隔离所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价值可能远超资金投入。如今,英国商业街快速萧条,2024年平均每天有37家商店关门。为什么不能将空置店铺改造成社区中心、共享空间或社交咖啡馆?我们需要这些地方,但重要的是,我们要重新思考“第三空间”的价值。(作者艾玛·伯丁顿,岳雯译)

责任编辑:曹迪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