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首届企业公益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前海举办。本次大会以“推动商业与科技生态的向善共生”为主题,邀请来自企业、公益机构、学界与投资界嘉宾,通过主旨分享、圆桌对话、共创工坊、专家观察、向善市集等多种形式,就“如何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企业公益生态”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企业尤其是技术企业与议题伙伴、跨界合作伙伴,运用创新科技方案解决社会问题的多元化模式与创新路径
嘉宾畅谈亚洲企业公益生态发展
在上午进行的“亚洲企业公益生态发展对话”的主会场活动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企业不仅创造经济价值,也在创造社会价值。不只是以产品服务社会,还能够以自身核心能力参与社会建设。今天的大会展现出中国企业联合做公益的集体善意,以及企业与政府及社会组织的联合行动,将这种行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全民共同富裕的大局,彰显了中国企业的境界和担当。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致辞。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在主旨分享中表示,企业公益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正从单点捐赠走向生态协同,腾讯联合多家企业发起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建设,推动公益协同创新,实现公益资源的协同与放大。他还表示,数字化与人才是公益生态的两大支柱,社区公益将成为落地重点,本次大会也是对国家号召的“慈善文化进企业、进社区”政策的积极响应,推动着企业公益生态进入新发展阶段。腾讯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以“科技+商业”向善驱动,助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进行主旨分享。
AVPN亚洲公益创投网络副CEO兼首席市场官刘碧婵(Patsian Low)分享了她对亚洲企业公益生态的观察和思考,她表示亚洲慈善文化强调关系与和谐,建立信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会组织与社区的参与度和可持续性。亚洲企业基金会数量和投入持续增长,企业从单点捐赠转向联合资助模式,有远见的企业把公益当成战略性社会投资,通过影响力投资、混合投资等手段,给予创新方案长期的支持。“科技向善”既是战略布局也是价值选择,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可能:技术和社会、投资结合,共同创造包容、长期、有韧性的未来。
万科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在主旨分享中表示,与捐款相比,企业家做慈善更重要的是贡献管理经验和智慧,并身体力行地将“建机制、定战略、选人才、会放权、重监督、能担责”的企业管理风格带入公益组织。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分享了枢纽基金会的社区慈善实践,他表示,社区慈善是公益资源与基层需求对接的关键场景,数字化是提升社区慈善效率与信任的手段。通过社区慈善,可构建更透明、更规范、更信任的社区治理体系,助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他还呼吁,企业更应输出数字化能力、管理经验、行业资源等,助力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创始院长王振耀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大会不仅是企业公益发展的破圈,更是扩圈,大家一起在探讨企业公益生态的发展路径,也规划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他还指出,企业公益发展中,需要政府领导、智库支持、企业家精神等支撑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参会嘉宾就“亚洲企业公益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展开圆桌对话。
在圆桌对话环节,主理人、香港社福界心连心大行动副主席谭赣兰教授与嘉宾就“亚洲企业公益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这一话题,从理念重塑、模式创新、跨界协作几个维度展开圆桌对话。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表示,腾讯基金会搭建“数字关爱平台”,以提供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倾力打造以受助人为核心的系统化服务网络,打通了公益慈善的最后一公里,核验了真实的用户信息,精准触达到受助人的需求。同时,腾讯SSV将数字化工具赋能在乡村经营型人才培养上,成为他们的新农具,助力乡村 CEO 们抱团发展、连片发展。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业务突破,既需要学习国际上社会价值投资的成功实践,更需要与国内外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强生态圈的共创。
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分享了平安企业公益的运作机制,简要介绍了凝聚平安企业与社会价值的“12345”,一是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做有温度的金融;二是充分运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优势;三是持续开展“三村工程”,投身乡村振兴;四是履行好对“客户、员工、股东、社会”四大责任;五是书写好包含“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金融五篇大文章。
公益慈善研究院秘书长辛保运分享了他们对亚洲企业公益的研究成果,表示亚洲产生了很多创新的公益模式,捐赠模式也通过善用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实现了多元化。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创造更全面的企业公益解决方案,以更有效地应对现今的社会需求。
亚洲公益联盟首席执行官兼淡马锡国际私人有限公司社群统筹与尽责治理部总经理箫文光表示,企业不仅给予股东利益回报,也要考虑社区和合伙伙伴的发展。淡马锡通过其公益机构淡马锡信托基金拨出资金,通过各种项目和研究来支持社区。淡马锡信托基金会于2023年启动的亚洲公益联盟是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促进亚洲的共建慈善模式,推动亚洲区域向善合作及创新模式落地。
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扩圈 “益企同心圆计划”发布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系列联合行动。亚洲公益联盟、AVPN亚洲公益创投网络签约成为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助力亚洲慈善发展,为中国公益的推广和跨区域合作带来更多可能性。
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美团、货拉拉、壹基金、VIVO、海亮集团、传化慈善基金会等26家企业和社会组织签约加入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据主办方介绍,“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成立于2025年5月,以“共创价值、共享美好”为愿景,以实现社会价值的“共创、共益、共享”为使命,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该联盟由腾讯、伊利、联想担任首届轮值主席,截至目前共有45家成员企业和社会组织。
26家企业和社会组织签约加入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
此外,腾讯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平安保险、蒙牛等30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宣布共同实施“益企同心圆计划——企业公益助力广东百千工程行动网络”,该计划将搭建起一个支持企业参与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服务平台,围绕“拉通资源、拉通地区、拉通项目”三个层面开展项目交流对接,共享各方优势能力、行动计划和公益资源,促进社会力量的增量、聚力、提效。
“益企同心圆计划——企业公益助力广东百千工程行动网络”正式启动。
打造科技向善生态 企业核心能力与社区共生
下午进行的两场分论坛,围绕“打造科技向善生态”、“企业核心能力与社区共生”等议题展开多场主旨演讲与圆桌对话,来自联合国、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腾讯、瑞银、万科、联想、VIVO等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就技术赋能社会议题、共建韧性社区、社区慈善实践等前沿话题进行交流。
中国农业大学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企业公益应超越简单捐赠,走向系统性、生态化,推动“企业公益+社区”深度融合,形成可持续的公益生态,同时要避免私益化,注重与政府协作,真正回应社会真实需求。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候任秘书长肖黎明,分享了腾讯基金会的“人形公益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腾讯基金会通过“头部”的企业公益提供核心驱动力,“腰部”的枢纽型公益组织连接各方资源,打通协作堵点,“脚部”的社区公益扎根基层,贴近群众需求,并用数字化工具与人才培训“两只手”让公益更高效、更精准,为生态注入持续发展的活力。
此外,《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发布了民营企业基金会调研的初步结果,捐赠资金流向集中在乡村振兴和应急救灾,基金会最大的挑战是专业人才匮乏,民企基金会最需要的是激励措施。
同日,会场外还举行了向善市集活动,10多家新兴公司展示了他们在环保运动、合成生物技术、AI交互领域的多种创新产品。
多家新兴公司在向善市集上展出创新产品。
本届大会由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主办,民德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天擎数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商业生态、Impact Hub Shenzhen承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清华大学可持续社会价值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全球女性领导力研究院等提供学术支持。《中国慈善家》杂志社、亚洲公益联盟、香港心连心社福界大行动、青腾等作为战略支持单位,AVPN提供海外支持。
本届大会不仅为企业、政府与公益组织搭建了高端对话平台,也为亚洲地区企业公益的创新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路径,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共同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的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