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鱼胶承载着中华养生文明的基因密码,作为传承千年的药食珍品,如何在现代工业社会突围破局?南方农村报开设“胶香千年 滋补新篇”专栏,解码鱼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敬请垂注。
鱼胶(即花胶),作为著名的八珍之一,以拥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著称,不仅高蛋白、低脂肪,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过去,鱼胶是我国传统贵细滋补品的代表,其口感独特,且具有较高的药膳价值,特别是在广东、福建、香港及江浙一带备受推崇。近年来,随着大量鱼胶新品种出现,鱼胶饮食文化在更多地区活跃起来。
近日,记者对主流电商平台近三年鱼胶的公开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业内人士观点和相关行业报告,梳理出十大影响力鱼胶品种。其中,决定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认知度——决定品种溢价能力与文化符号意义;产量——反映供应链稳定性与市场普及潜力;消费量——体现实际市场表现力与用户接受度。
数据显示,黄花胶、赤嘴鳘鱼胶等经典品类仍然受不少消费者欢迎,另一方面,野生渔获减少、环保政策收紧及消费升级共同推动金蝶胶、鳕鱼胶等可持续替代品种崛起。从行业视野来看,野生资源减少推动养殖技术升级,进口替代原料加速市场重构,大众消费升级持续驱动产品从高端礼品向日常滋补场景延伸。
据中国渔业协会鱼胶(花胶)分会预测,传统干鱼胶和即食类鱼胶将是我国鱼胶市场的主导品类。鱼胶种类繁多,不同品种之间的鱼胶价格差异很大。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决定,不需要一味地追求价格高昂的品类。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一些普通的品种已经可以满足其需求。
十大影响力鱼胶品种
01 金钱鳘鱼胶
敲醒行业生态警钟
金钱鳘鱼胶分为小须金钱鳘鱼胶和大须金钱鳘鱼胶,其中小须金钱鳘鱼胶的来源鱼种是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大须金钱鳘鱼胶的来源鱼种是麦氏托头石首鱼(Totoaba macdonaldi)。
黄唇鱼是中国特有的名贵珍稀鱼种,是体型最大的石首鱼科物种,金钱鳘鱼胶也被誉为全球顶级的“鱼胶之王”。因过度捕捞,当前已极稀少,濒临灭绝,现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认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买卖金钱鳖属于违法行为。
与众多被“吃到濒危”的动物一样,金钱鳘鱼胶的“天价神话”,本质是生态稀缺性与文化符号化带来的产物。从产业发展来看,企业端应开发更多可持续的替代原料,消费端则倡导“拒绝天价鱼胶”的绿色理念,推动产业从掠夺性开发转向生态共生。
上榜理由:从影响力来看,金钱鳘鱼胶排名TOP 1实至名归。其真正的价值,在于警示人们,以可持续发展和行业标准化来重构“珍贵”的定义。对消费者来说,未经正规检验检疫的鱼胶,可能带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质量和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为了推动鱼胶行业合规化发展,社会应加大宣传濒危物种保护,自觉拒绝买卖、食用金钱鳖及相关制品。
02 黄花胶
产量与销量的双冠王
黄花胶分为东南亚黄花胶和非洲黄花胶,其中,东南亚黄花胶的来源鱼种是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非洲黄花胶的来源鱼种是尼罗尖吻鲈(Lates niloticus)。
东南亚咸水黄花胶,产地包括东南亚、印度、中国等海域,特点是胶身可能呈现“人字纹”,拥有双层肉质,泡发后尤为明显;非洲淡水黄花胶来自坦桑尼亚等地区,大多是筒状,也有开片状,肉质相对较厚,入口爽滑。
黄鱼胶
上榜理由:黄花胶是产量最大的花胶品种之一,因此市场占有率较高,比较受消费者认可。在近三年多个电商平台的公开销售数据中,黄花胶也以总销量稳居市场霸主,2023年单年销量创历史峰值,占全平台干鱼胶销售额接近70%。而且客单价也有提升趋势,消费升级特征显著。
03 鳕鱼胶
来自深海的鱼胶新贵
鳕鱼胶的来源鱼种是鳕形目鳕科鳕属(Gadus)鱼类、绿青鳕(Pollachius virens)、魣鳕(Molva molva)。
鳕鱼鱼胶主要来自大洋洲、北欧等地区。鳕鱼属深海鱼类,一般生活在海底300~700米处,此鱼类生长缓慢,鱼鳔厚实且极具韧性和张力。
鳕鱼胶
上榜理由:鳕鱼原本的主要消费市场在国外,外国人一般没有吃鱼内脏的习惯,而随着中国市场对鱼胶的消费需求增大,鳕鱼胶逐渐作为优质的可持续原料被开发。
作为全球捕捞量最大的经济鱼类之一,鳕鱼加工业高度集约化,保障了鳕鱼胶的原料规模化供应,进一步替代了其他稀缺鱼种来源,推动鱼胶市场扩容。鳕鱼在消费者中认知度已经较高,而鳕鱼胶本身含有的Ⅵ型胶原,科学认为对子宫健康颇有益处,因此近年来鳕鱼胶也成为女性备孕以及产后坐月子期间的进补优选。
04 白花胶
受欢迎的滋补佳品
白花胶的来源鱼种是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Nibea)鱼类。
白花胶是传统名胶之一,其个头通常较小,重量超过1两至2两的极为稀少,一般每块重几克至几十克不等。主要产于泰国、印尼、孟加拉等国,而国内则以饶平、东莞等地的海水网箱养殖为主。
养殖的本港白花胶主要产自国内,源自浅色黄姑鱼的鱼鳔。浅色黄姑鱼非常适合海水网箱集约化养殖,其生长迅速,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养殖户的喜爱。
白花胶
上榜理由:白花胶在东南亚地区的养殖技术成熟,产量供应较稳定,是销量较为领先的滋补佳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白花胶对皮肤以及身体恢复有利。从消费数据看,近年来白花胶在广东、华东沿海地区成交额同比增长显著。
05 赤嘴鳘鱼胶
种类繁多的传统名胶
赤嘴鳘鱼胶的来源鱼种是双棘原黄姑鱼(Protonibea diacanthus)和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a)。
赤嘴鳘鱼,也叫“鮸鱼”,是我国本港海域常见的大型海洋鱼种之一,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潮汕人心中认识度较高。赤嘴鳘属于高经济价值鱼类,赤嘴鳘鱼胶的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压力。
首先,传统赤嘴鳘依赖野生捕捞,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野生赤嘴鳘已近乎绝迹。尽管广东、福建等地已发展养殖,但周期长、成本高,且需解决种质资源退化问题。野生赤嘴鳘的稀缺性导致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不可持续的开采模式更是加剧了生态压力。
其次,赤嘴鳘鱼胶是我国传统名胶之一,但常常也被认为是分类最为复杂的鱼胶。究其原因,种类繁多却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一胶多名”、原料溯源难等问题出现。
赤嘴鳘鱼胶
上榜理由:长期以来,赤嘴鳘鱼胶是酒楼饭店的高档食材之一,年销量比较稳定。近年来,赤嘴鳘鱼实现了养殖技术突破,从“靠天吃饭”到可控养殖,使得赤嘴鳘的养殖产量和规模更为稳定,已经成为鱼胶行业中较为领先的产业化鱼种。
06南亚红鱼胶
女性滋养市场的潜力股
南亚红鱼胶的来源鱼种是南亚野鲮(Labeo rohita),又名露斯塔野鲮,上胶外层被称为鸡蛋胶,下胶则被称为南亚红鱼胶;同时市场上部分鸡蛋胶还可能来自鲤形目鲤科(Cyprinidae)中常见淡水养殖鱼类,如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鳙鱼(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等。
在国内,南亚野鲮也被称为“泰鲮”,但其实它并非原产自泰国。其故乡在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地,后被中国、日本引种,只是因为当时从泰国引进而得名,1996年被农业部公布为适宜中国推广的从境外引进的水产优良养殖品种。露斯塔野鲮比鲮鱼生长快、个体大,生产潜力大,为人类提供的营养源也比鲮鱼更好,是深受养殖者欢迎的淡水养殖鱼类,经济价值较高。
南亚红鱼胶
上榜理由:南亚红鱼胶适合各种烹饪方法,口感厚实,一直以来倍受潮汕地区女性的青睐,多用于备孕滋补和产后修复,在女性消费市场方面发展潜力较大。结合现代功效价值研究,南亚红鱼胶胶原蛋白种类丰富,其中Ⅰ和Ⅵ型的含量优势突出,含有多种活性蛋白,而Ⅵ型胶原蛋白是人体子宫、真皮、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
以往红鱼胶是几种鱼胶混杂,无法溯源,质量不稳定。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大多数红鱼胶匹配结果为南亚野鲮,目前该鱼种的鱼胶原料已合规进口,且产量相对稳定,质量品质可溯源。
07蜘蛛胶
东南亚侨胞的祖传秘方
蜘蛛胶的来源鱼种是小鳞波曼石首鱼(Boesemania microlepis)。
小鳞波曼石首鱼是小型肉食性鱼种,会发出叫声,是高经济价值的食用鱼类。其产地一般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当地渔民俗语叫Titusan,而Titu的发音刚好与潮汕话的蜘蛛非常相近,因此,其鱼胶得名“蜘蛛胶”。
近年来,蜘蛛胶因野生资源濒危和市场需求激增,价格呈现“飞天式”上涨,被业内称为“飞天蜘蛛”。其来源鱼种因过度捕捞已列为近危物种,野生个体几近绝迹。
蜘蛛胶
上榜理由:蜘蛛胶近年市场表现为“量减价增”,野生资源枯竭与消费狂热形成矛盾,亟需通过技术、政策和教育推动可持续转型,避免重蹈金钱鳘鱼胶的覆辙。目前该鱼种尚未实现规模化养殖,但泰国、越南等地已开始研究其洄游习性和栖息地保护。由于高利润驱动,蜘蛛胶的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市场呼吁亟需溯源认证。
08金蝶胶
消费稳定的“美容胶”
金蝶胶的来源鱼种是低眼无齿芒(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
这种鱼也称查鱼,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湄公河流域,是越南、泰国等国家的重要淡水养殖品种。在越南,查鱼鱼胶被政府认证为具有保健功效,进入中国后也被称作金蝶胶。
作为鱼胶的新兴原料,查鱼凭借其生长周期短、抗病性强、可规模化养殖的特点,成为替代性原料的典范。以越南为例,当地通过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实现了查鱼年产量超百万吨的稳定供给,既缓解了野生鱼类资源压力,又构建了“养殖-加工-消费”的闭环产业链。
传统鱼胶加工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依赖手工去脂、自然晾晒等经验性操作,存在水分控制不均、脂肪氧化风险高等问题。而金蝶胶加工加入了现代技术,例如冷链锁鲜、生物酶定向去腥等,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金蝶胶
上榜理由:查鱼是欧盟重点进口的水产品之一,欧盟对越南查鱼的认可不仅源于其无刺、鲜嫩的肉质,更因其养殖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可控性(如氮磷排放极低),契合欧洲消费者对生态友好的需求。广东作为查鱼最早的引入地,近年通过技术优化实现规模化养殖;海南则依托热带气候优势,将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经科学检测,金蝶胶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含量较高,且胶原蛋白的种类丰富,对护肤抗衰、美容养颜有效果。传统鱼胶因原料稀缺导致价格高昂,而像金蝶胶这样适合规模化生产与即食化创新的新品类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鱼胶文化的消费群体,还通过市场需求反哺养殖端。与此同时,现代化食品工业的加入,也将进一步推动鱼胶产业往标准化方向发展。
09北海胶
快速增长的单品之一
北海胶的来源鱼种是鲈形目石首鱼科犬牙石首鱼属(Cynoscion)和绒须石首鱼属(Micropogonias)鱼类。
北海胶产地为南美洲,不同海域的鱼因为生长环境不同,其鱼鳔胶质也有所不同。目前消费市场上买到的北海胶大多产自苏里南、委内瑞拉、巴西。
北海胶
上榜理由:目前,南美主产区正探索犬牙石首鱼人工繁育,如巴西试点循环水养殖,以缓解野生资源压力。北海胶也是近年来鱼胶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但流通中也会被用于冒充赤嘴鳘鱼胶,需警惕市场乱象对行业信誉的损害。未来,产地标准化认证、深加工技术突破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0金龙胶
上游拉动鱼胶消费市场
金龙胶的来源鱼种是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大黄鱼经济价值高,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是鲜食佳品,不仅鲜销,制罐及加工。过去,大黄鱼曾经一度是“濒危国鱼”,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2023年福建宁德大黄鱼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目前,福建海洋牧场以大黄鱼为核心,推动“蓝色粮仓”建设。金龙胶本身较薄、较小,但由于大黄鱼肉受欢迎,因此也带动了金龙胶的消费。
金龙胶
上榜理由:福建“国鱼计划”推动大黄鱼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升级,为金龙胶提供规模化原料基础。依托大黄鱼全产业链,让金龙胶得以进一步渗透到消费市场。
近年金龙胶市场呈现“野生稀缺化、养殖规模化、消费多元化”的特征,这也为其他同样面临从“濒危符号”到“可持续产业”转型的鱼种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撰文:黄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