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美团小象生鲜宣布关闭部分店铺,仅保留北京1城2店,继续投入力量进一步优化迭代消费体验和运营效率。纵观整个零售新物种行业,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fresh,永辉的超级物种,也同样正在面临种种挑战,而“新新物种”美团买菜的前置仓“小站”模式也受到了行业关注。近日,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魏武挥在36氪采访中探讨了背后的原因。
魏武挥表示,新零售新物种是需要去验证的,相比盒马、永辉从超一线向一线、再向二线包围,美团选择了用人成本、房租成本略低,城市半径小更容易照顾的二线城市来验证这一模式,是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公司所制定的不同策略。
在传统的零售行业中,各个店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太强大的中台支撑,而零售新物种有一个统一的中台。和以前零售不同的是,依靠强大的中台,各店、线上线下的数据互相之间是共通的,可以统一的进行SKU的管理、统一的进行物流管理。前台的店可能很小,但是密度很大。
而对于零售新物种的生存空间,其中一种方式是赋予前台店面生活服务的属性,把用户拉到店里来,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的零售,这也是小象生鲜目前的玩法。魏武挥认为,这种模式在常州受挫最可能是因为覆盖半径的问题。小象的覆盖半径比较大,覆盖半径大了以后,成本会比较高,对于资金、物流、供应链、仓储和SKU都会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经过验证,这种密度比较稀松的,服务半径比较大的大店模式,在城市里做是行不通的。
还有一种新物种的做法是线上线下打通,消费者在下班到家之前,先到小区隔壁的店里把货物取了再回家。这种线下线联动的玩法是目前一些新物种的创新之处,将目标人群锁定为上班族。
美团新推出的“美团买菜”业务则跟以上两种是不同的方向。大店的开店服务半径较大,店与店互相之间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新零售新物种做法是密集的开店。密集开店的策略是,希望一个站点不仅提供买菜或者是便利服务,可能还会提供一些生活服务,与五六个小区组成一个社区,用这一个点覆盖服务,甚至将来快递业务、社区服务都会接入。现在美团更多倾向于这样的方式去做,所以它和小象之间玩法是不一样的。
在新零售这一新物种的探索上,魏武挥认为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准,必须是能够自己造血,能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密度高+小店”的玩法可能更适合目前的时代。
(免责声明:中国青年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