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观察 >>  正文

在非洲创业是种什么体验

发稿时间:2019-08-11 13:55:00 来源: 青年参考 中国青年网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里,科技是生活的必需品”

  在距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大约250公里的哈瓦萨市,24岁的米蒂克·鲍洛斯和妹妹正在热火朝天地制作皮包和皮带,以供出售。米蒂克和妹妹从兄长那里学到了这门手艺,后者在亚的斯亚贝巴皮革工业发展研究所教书。2011年,他们从一家小额贷款机构获得了3.5万比尔(约合2000美元)的贷款,开始创业。如今,他们的企业有10名员工,并准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雇佣更多工人。“我们干的活越多,收入就越多。”米蒂克对联合国旗下的《非洲复兴》杂志说。

  据《非洲复兴》报道,为了降低一度高达50%的青年失业率,埃塞俄比亚政府近来大力支持青年创业。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人口约1.09亿,每年毕业生多达15万人。政府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鼓励技术人才投身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如水电、路政、住房、供水和灌溉等。

  在过去12年里,埃塞俄比亚平均GDP增速为10.8%,经济发展迅猛。贫困人口数量逐年递减,在2004年至2015年间,贫困率从39%下降到23%。该国经济在近20年里稳定发展,但人均GDP指数的全球排名依然落后,大部分人口以农业为生。不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开辟新道路。

  19岁的伯利恒·德西埃在该国科技圈小有名气。过去3年里,她申请了几个软件专利,还到全国各地举办创新研讨会,教年轻人编写代码。目前,她培训过的学员已有2万多名。

  “在发达国家,科技可能只是锦上添花,让生活更便利。但在埃塞俄比亚,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她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

  近年来,非洲大陆兴起科技创新潮。在肯尼亚、尼日利亚、南非和加纳等国家,创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背后往往有财大气粗的投资者支持。年轻一代正将注意力转向创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通过科技手段为本土问题找到本土解决方案。

  “我很年轻,充满雄心壮志,我要改变我的国家——埃塞俄比亚。”在亚的斯亚贝巴一家酒店的会议室里,29岁的科技创业者塞拉姆·旺迪姆对前来参加第32届非洲联盟峰会的多名非洲国家政要表示。她希望在这次峰会上说服非洲各国政府建立“科技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让我们这些初创企业勇于尝试,体验失败和成功。”

  在埃塞俄比亚,她的想法并不会显得那么不切实际。据BBC报道,去年,42岁的阿比·艾哈迈德当选该国总理后,对商业、金融、电信和教育进行改革,并把技术创新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人们相信,基于这些举措,亚的斯亚贝巴可能很快成为领先非洲的创新中心之一,与内罗毕或开普敦相媲美。

  在不到10年里,已有大约100家初创企业脱颖而出。2011年成立的Iceaddis是亚的斯亚贝巴最早的创新中心之一,联合创始人莱马发现,近年来埃塞俄比亚年轻人对科技的兴趣愈发浓厚。他每天都会收到一些科技爱好者提出的问题,比如,怎样将他们的产品推向市场。

  莱马认为,互联网的普及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互联网使用率从2011年的1%增长到今天的15%以上。此外,随着移动电话网络的发展及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也出现了增长。“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时,他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会带来更多发展动力。”他告诉BBC。

  从生活中寻找创业灵感

  埃塞俄比亚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改变了数千万人的生活,也创造了很多商机。

  “我是杰米·奥利弗(英国当红名厨)的铁粉,我和妈妈一直喜欢看他的节目。”尤哈尼斯·葛布耶斯·马里亚姆对英国《卫报》表示。如今,马里亚姆成了埃塞俄比亚的知名厨师,在Antica Addis餐厅担任行政主厨。和其他许多年轻的同胞一样,在国外接受了良好教育后,他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他的梦想是向世界展示埃塞俄比亚美食的魅力,传承该国的饮食传统,改善国内贫困人口的饮食状况。

  马里亚姆自幼在亚的斯亚贝巴长大。他曾在法国里昂与法国名厨保罗·博库塞一起接受过多年的培训,还在美国加州一家顶级餐厅工作过。作为埃塞俄比亚最著名的海归之一,他觉察到新兴城市中产阶级对烹饪和美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他的美食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吸引了数百万观众,展现这个拥有1亿多人口的国家不同地区的食谱。

  马里亚姆这样做,是想“保护和传承埃塞俄比亚几近消失的传统”。“我在加州工作时,看到主厨在使用埃塞俄比亚的香料。我很震惊。作为土生土长的埃塞俄比亚人,我本该了解和运用这种香料,但我甚至不知道它的名称。我们民族的烹饪艺术正在被遗忘。我想回到埃塞俄比亚。”

  马里亚姆用从海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给家乡带来改变。那些从小到大在埃塞俄比亚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又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价值呢?

  达梅内克·泽乌迪在亚的斯亚贝巴从事了33年的秘书和行政工作,经历过形形色色的雇主。现在,她觉得是时候自己创业了。

  她开了一家制作“英吉拉”的工厂,这是一种又大又薄的饼状主食,几乎是埃塞俄比亚人每顿饭都离不开的食物。厂子刚经营了两个月,但她感到相当自豪。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创业,直到发现了商机——我注意到,市场上没有人卖英吉拉。”泽乌迪告诉BBC,“为了创业,我参加了国家企业家发展培训项目,学习如何起草商业计划书、分析市场、寻找有潜力产品、与客户沟通等。”她每天都要为次日的培训内容做很多准备,睡眠严重不足。高强度的培训节奏使她在培训结束时精疲力尽,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泽乌迪向亲戚借了10万比尔(约合5230美元),建造了一所厂房,还购置了生产英吉拉的设备。当时她前东家的清洁工准备辞职去中东另谋生路,泽乌迪拉着她跟自己一起干。她还雇了两名工人从事制作和配送,如今每天能生产500多个英吉拉。

  “我们要改写游戏规则,将命运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

  “关于非洲,我不断听到‘脱贫’这个词。媒体报道中有关‘非洲’的表述都太过单一,他们忽视了非洲的故事,忽视了我们的民族品牌。”伯利恒·蒂拉洪对美国《纽约时报》表示,“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国内关于“非洲”的搜索内容多和“艾滋病”相关。在联合国官网上,非洲是唯一一个被列为“问题地区”的洲。英国拯救儿童基金会称非洲为“最不适合生孩子的地方”。

  大学毕业后,蒂拉洪召集左邻右舍的工匠,成立了制鞋公司SoleRebels。在一个小小的车间里,她的梦想开始生根发芽。由于穿着舒适,他们的纯手工凉鞋畅销海外,一双鞋的价格在60美元以上。现在SoleRebels公司价值约200万美元,员工超过100名,已变身当地鞋业巨头,但仍然坚持纯手工制造。

  最近,SoleRebels在亚的斯亚贝巴市中心开设了旗舰店,融合了埃塞俄比亚特色及西方审美的精美凉鞋吸引了无数顾客。“我们做的每双鞋都是为了改变人们对非洲的看法。我们要颠覆外国人书写游戏规则的传统,将命运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蒂拉洪说。

  许多国际品牌纷纷进驻埃塞俄比亚,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机遇。据英国时尚网站“Business of Fashion”介绍,过去几年里,全球越来越多的服装巨头在埃塞俄比亚建立工厂,比如凯文克莱、安德玛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使得这个东非国家成为孟加拉、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对手,在全球服装领域分得一杯羹。

  “我们为什么选择这里?因为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相比,埃塞俄比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美国零售商协会政府法规事务部负责人托马斯·克罗克特说,“更重要的是,埃塞俄比亚正在吸引全球目光。”

责任编辑:曹迪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