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观察 >>  正文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

发稿时间:2018-10-11 16:59:04 来源: 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

  得知刘源同志著作《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即将出版,很是期待,以为与许多革命领袖亲属回忆录一样,将是一本以作者特殊身份写成的内幕故事集,可以满足人们对尘封历史的好奇心。待新书问世,细细读过,大感意外,发现这其实是一部经过深度挖掘和认真考究的信史,同时也是一部站在今天反思既往的史论。正像作者所说,本书来源于“独家掌握的史料和补白新解”,如同《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夹叙夹议的文风,既还原历史又评述历史,写出了情感和理性的温度。

  回忆录可分“公撰”、“私撰”两种。“公撰”是有组织的、有一班人马帮助整理。因为是组织行为,所以占有资料多,原始材料多,叙述上忌讳较多,比较拘谨,一旦牵扯到敏感问题,也有挟加私笔的,文过饰非,很难有“如刀的史记”、传世久远的《论语》那样的回忆“公撰”。刘源同志这本书属于“私撰”,刘源同志在著作的最后一段写到“今天向大家叙述的主题正是在那个群星灿烂的年代,父亲与领袖、战友、同志、人民群众的故事(无一项不是),所以尽量多写上共事者姓名,而我讲述的主角,是一位学子、平民、凡人,在人民群众中、革命事业中,在学习锻炼、忘我奋斗中,成长为一位导师、领袖、伟人——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故事”。本著作完全是个性化的写作,文责自负、忌惮较少,思想放得较开,所述之事情感真切,有些地方甚至是情感倾泻。

  这种倾泻处很多,如著作260页中写到“父亲的一生与军队、军事、国防确有不解之缘、紧密相连,那个时代,决定了他必须为保卫炎黄子孙而拼搏,必须为振兴中华而革命;那个时代,决定了他的理想信念、文武兼备,造就了他的卓越卓荦、文武殊荣。他披肝沥胆,乘势顺民、披荆斩棘、卫黄保华、将永昭史册”。

  他的叙述是有史可查、有论可证。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倾泻情感中保持着理性。我们党建国前后各有一个“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刘源同志的著作很好的体现了这两个决议。正如他在前言中写到“为了便于理解,史实外加了些背景介绍,意义概述和简单评价,少不了保留些子女的感情回顾及点评,尽量注意党史上掌握的分寸,也阐述些独见而非共识,或许可对史实提出个新视角。谨与读者学者共同思考,请概允、请海涵、请体谅”。前言中最后一点写到“本人独家掌握的史料的补白新解,或许可为史实增添点新内容,讲述于众、共享于众、评判于众、我自负责”。

  敢于负责来源于客观公正。“私撰”最忌是个人功利心,刘源同志的著作所现的“功利”是个人的,也是民众的,更是历史的。所以刘源同志有很强的“公器”意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薪火相传的使命,中国当代史虽然不长,但却是五千年从未有的大变局,置身在这个历史变迁过程中的人们,所经历的起落之大(如刘少奇、邓小平),悲喜情感之强(如刘源),是他人难以想象的。由于这是一段在跌宕起伏中疾行的历史,历史场景变动频繁,过程激烈,也不免会给后人留下许多空白。刘源同志的著作正是在添补这种空白。

  这本书是对人民军队成长历史研究的有益补充。我军是党艰辛缔造和绝对领导的武装力量,刘少奇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在军队创建和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书中以“旗”与“枪”为线索,揭示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白区斗争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密切关系,这为军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刘少奇同志在南昌起义前的“卷旗不交枪”,在顺直和北满斗争中的“卷旗抓枪”,在山西新军中的“换旗抓枪”,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中的“护旗扩枪”,又一次生动回答了我们这支军队是从哪里来的、靠什么发展壮大的,又一次有力证明了“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有了党的理论旗帜引领,有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军队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本书是对刘少奇同志生平研究的丰富发展。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领域的贡献,对他与国防、军事、军队的关系较少涉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深切怀念创建和培育了人民军队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同志和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刘源同志在书中详尽记述了刘少奇在反围剿斗争中指挥松毛岭战役,长征路上领导红八军团和红五军团,在华北组织平原游击战和冀东大起义,皖南事变后,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领导重建后的十几万新四军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开辟华中抗日敌后根据地,提出抗战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根据中央决定组织指挥大军抢占东北,东北解放后,形成百万雄狮高歌打回关内。解放战争中领导城市地下工作,负责援越抗法等波澜壮阔的斗争篇章,一件件详实的史料,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全面再现了刘少奇同志为创建和培育人民军队、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建设现代化国防付出的心血、建立的功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刘少奇始终与毛泽东一道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披荆斩棘,这是他在党内历史地位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解读毛刘真实关系的一把钥匙。刘源同志对这些历史的追忆,补上了刘少奇同志光辉形象的一块重要拼图,尽到了革命家后人和革命事业传人的责任。

  这本书也是对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生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刘少奇同志念兹在兹的“卫黄保华”就是这个初心和使命的写照。在革命征途上,刘少奇坐过牢,遇过险,蒙受过错误路线的残酷打击,也为革命献出了几位亲人的生命,但他始终信仰坚定,对党忠诚,追求真理,坚持原则,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无私无畏,这就是为了追求初心和使命所表现出的党性。刘少奇同志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系统阐述了党性理论,刘源同志的回忆为刘少奇践行党性作了有说服力的注解。通过这本书,我们还看到在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中,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传承后人、永放光芒的制胜基因,面对强国强军路上的风险挑战,这种品质弥足珍贵。

  刘少奇同志是一位有着特殊遭遇的历史人物,作为亲人写就的史传,不可避免会引起一些关注和讨论,有些是出于对历史事实的知仁知智,也有些则可能源于对历史观点的固执偏见,但相信更多人会从这本书中汲取到有益的正能量,争论很正常,攻击不可取,为还原真实历史得出有益的结论,欢迎严肃讨论。但对历史人物,特别是对创造历史的伟人,必须尊重。正像刘少奇同志所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流石于北京)

责任编辑:张晰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