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为冲刺幕墙全面完工的深圳市华富村东西区旧住宅区改造项目激战正酣。
建成于1987年的华富村是深圳较早一批小区之一,见证了深圳的发展与繁荣,历经30多年年风雨,亟待升级改造。华富村东、西区旧改项目作为深圳市首个真正按照棚户区政策路径实施的旧住宅区改造项目,该项目创新采取“政府主导+国企实施+安置房建设+人才房建设”模式,由福田区政府全程主导,把握改造方向和关键环节,被誉为深圳老旧住宅小区“棚改第一村”。中建深装负责6栋回迁住宅楼的“穿新衣”幕墙工程。
智慧装饰为建筑披上华美“外衣”
在华富村东、西区旧改项目现场,一个个重达1吨的幕墙钢结构正在像“搭积木”一样进行吊装安装上墙。这些铝板幕墙钢龙骨在中建深装装配式加工厂精益加工,运输到项目现场进行地面组装,组装完成后才进行吊装。
“作为青年项目团队,敢想敢做是我们最大的优点,我们项目团队在施工方案策划阶段大胆采用了装配式设计、施工模式”,张红军说到。幕墙钢龙骨在加工厂加工后运到项目现场,最快一个面仅需3天就能拼装好,直接吊装不到1天,相较传统安装方式,工期节省了50%以上,同时我们在吊装过程中对钢架变形进行复核,确保变形在2mm以内,最终实现了质量、安全、效率的同步提升。
同时,为深度还原塔楼屋顶异形铝板造型和双曲装饰线条的流线感,加快施工进度,项目团队借助BIM技术,将复杂的构造节点全方位呈现,利用3D扫描机器人进行原始数据采集、建模,再进行分析,得到所有材料的参数和安装点位,利用参数化和可视化,把设计与施工工艺完美结合,保障了异型装饰铝板和外装饰线条的施工质量和造型美感。
绿色装饰打造宜居新标杆
针对华南地区多暴雨、台风,门窗防水、隔音、五金使用一直是痛点、难点问题,项目从设计源头出发,优化门窗防水设计,采用“预埋钢副框+专用防水砂浆+专用防水涂料+耐候密封胶”的四重防水设计,从源头阻断门窗漏水风险。为营造静谧的居住环境,项目团队采用了加厚玻璃,配合双道密封胶条,保证关窗状态下室内噪音,能够控制在30-35分贝以内。
“西晒”也是困扰住宅的另一个难题,对于西向住宅,项目团队研读大量气象资料,通过优化户型平面布局,采用被动式降温和可持续的幕墙设计,在东、西面受太阳直射的山墙外侧设置保温岩棉保温层,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了建筑内外无效的热量交换。同时利用户型布局优势,增加阳台和凸窗,尽可能使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平衡室内温度,降低建筑能耗,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居住舒适度。
“新典范”遇上“新青年”
然而这样一个“旧改”新典范,打造它的却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青年项目团队,张红军就是这个青年团队的“带头人”,今年4月刚满30岁。张红军是一个善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深圳青年”,他经历项目一线商务、生产、项目经理多个岗位,匠心磨砺成为大型场馆、高端公建的幕墙专家,运用装配式技术、BIM技术打造了深汕海洋中心、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项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中央援港应急医院等重点工程,为“双区”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如今,华富村东、西区旧改项目回迁区6-11#住宅幕墙已经大面完工,站在项目部远望建筑,张红军嘴角微扬,虽然自己已经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但短暂的分别,却让更多的人能够早日住上新居,这份付出很值当。(图文/中建深装 琚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