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指导意见》强调,支持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促进初中校际优质均衡。一直以来,“九年一贯”都是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作为在浙江省率先推行九年一贯学制改革的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自1990年实施“九年一贯”,三十年砥砺前行打造出了具有学校品牌特色的“九年一贯”金名片。作为九年一贯学制改革“领跑者”,学校是如何推行“九年一贯”?改革的优势是什么?未来之路应该如何走?
12月9日,由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杭州下城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承办,凤凰网浙江教育协办的“实验·创新·智慧·治理”安吉路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三十年研讨活动,吸引了数百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走进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现场揭秘精彩答案。
文化演出、“特制”扑克牌,展示学校三十年“九年一贯”成果
活动开幕式上,学校师生通过合唱、口琴演奏、舞蹈和朗诵等形式展现了学校三十年“九年一贯”的历程。退休教师沈婉萌娓娓道来的一封家书背后是一家三代安吉路人共建美好校园的不解之缘,他们也共同见证了学校建设“九年一贯”的美好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安吉路实验学校为每一位嘉宾都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两副扑克牌,学校九年一贯大阅读课题研究的文创作品。一副主题是“全学科经典阅读”,内容是一至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全学科阅读的推荐书目,每一张扑克牌对应一本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阅读的推荐书目;另一副主题是“数学家的故事”,54张牌印了54位中外历史上对数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数学家,及其介绍与发明的重要公式。
经过三十年的传承创新,安吉路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不少有目共睹的成绩,今年11月份又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伟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相信安吉路未来能秉持选择、突破和成就。坚持九年一贯办学的道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努力地创新自己,成就学生,成就教师。唯有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飘扬起自己的旗帜,才不负安吉路作为省实验学校的地位与作用。
浙江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服务与合作处处长卢真金教授在会议上提出,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抓住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当中的一些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了怎样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怎样坚持五育并举,融合发展。
强强联合打通“九年一贯”,课程研究合作项目启动
开幕式,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课程研究合作项目启动,省内外21所学校成为课程研究合作项目首批成员学校。这一合作项目,将专注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和管理,促进成员学校一起成长。
正高级特级教师、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校长王盛之在会上分享,安吉路的“九年一贯学制”着力于“一贯”,致力于办学思想、育人体系、课程体系的“一贯”。“九年一贯制学校不是简单的小学和初中的组合,不是两所学校在一个院子里办学,而应是一个有机完整的集体,就像人的身体部位一样,左手和右手、左眼和右眼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配合、资源整合,做好了就不是6+3=9,更不是6+3<9,而是>9。”
未来,安吉路实验学校将加强与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合作,促进中小衔接课程科学设置的进一步深度化地推进;通过若干的核心研究项目,凝聚国内知名九年一贯制的兄弟实验学校的智慧思想和有效方法,利用智能平台实现跨区域数据共享;通过信息技术搭建智能教育平台,探索“智能平台赋能的个性化教育路径”。
原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谷平教授在开幕式上指出,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探索对将要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实践意义,可为兄弟学校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分享经验。
学者大咖齐聚一堂共话“九年一贯”
12月10日上午,浙江省教育学研究会会长肖龙海教授、浙江省教育科学院王健敏博士、《浙江教育报》首席编辑言宏、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宝龙老师等学术大咖齐聚安吉路实验学校武林校部,以主题论坛和学术沙龙的方式,共同探讨“发挥九年一贯优势,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浙江省内外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下城区各学校教科室主任等260余人共享这次学术盛宴。
教育专家围绕“智能时代背景下中小衔接课程及教学方式新变革”“公民同招背景下九年一贯学制优势及机制新探索”“提质强校背景下九年一贯学校时间管理的新思考”等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和分享。
曹宝龙老师从“九年一贯学生素养发展一体化”角度,以《学生素养培育的层级法则》为题,从素养的结构与层级出发,提出课堂目标分为知识、知识应用和自我管理三个层级,并指出每种目标所对应的教学方式,建议九年一贯制课程应考虑学生素养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王健敏博士从“九年一贯育人一体”的角度提出健康、教养、情操、理想作为建构道德人格四大支柱。
肖龙海教授从“九年一贯课程一体化”角度,提出课程一体化的概念,其主要包括课标、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一体化,特别强调优质课程需审议。并以教学衔接、教师协同的方式促进课程一体化。
王盛之校长则从“九年一贯学与教的方式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智能化教学促个性化学习”,通过智能平台——智课系统,搭建促进课前、课中、课后的个性化学习的智能平台,并通过“智能研究,创设个性化教学资源体系”以及“智能定制促进个性化干预评价”最终建设中国特色的美好智慧学校。
最后,四位专家围绕“九年一贯的优势、问题与发力点”进行了沙龙论坛,并达成共识:要发挥九年一贯的优势,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不断优化与改进现有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
如何解决好中小学学科教育衔接?名师专家现场支招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独具的办学学制更灵活、小初衔接更顺畅、系统管理更科学的优势下,如何解决好中小学学科教育衔接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核心问题。
正如校长王盛之校长所强调,数字时代教学虽然面临一定挑战,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组织的关键核心。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来自安吉路实验学校、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和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的语文、英语、数学和科学四门学科八位优秀教师围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学科教育衔接”的主题进行智慧课堂研讨。
四门学科教师和学生们精彩课堂展示,获得各科点评专家称赞。
市教坛新秀,市创说新客一等奖,来自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杨建巧老师《数与形的融合》的数学教学课程。课堂中学生们通过作图的方式表现数的规律,初步体验数与形是如何结合的。浙江省特级教师、省双名工程导师易良斌点评,“杨建巧老师弘扬数形结合思想之精髓比如数学的对称,数学的和谐、数学的统一这三个点,对数形结合阐释十分到位。”此外,他强调,课堂教学内容应当注重由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再到立德树人。
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大成实验学校陈伊凡教师和705班的学生带来了《运动的相对性——徒手抓子弹》的精彩课堂。陈伊凡教师现场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阶学习到运动是有参照物这个理念,最后突破难点设计问题让火车不动,选择正确的参照物拍出火车运动的照片,被曹宝龙老师称赞为具有创新性的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