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发现 > 科技 >>  正文

“2020土遗址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发布时间:2020-12-11 12:51:00 来源: 大众网

  12月9日下午,“古建美 中华魂”2020土遗址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通过学术探讨与研究,针对秦陵及兵马俑土遗址特点,基于“环境监测+原位、稳定+风险预警”的保护技术思路,探求土遗址保护的适当方法与有效措施。

  作为“古建美 中华魂”公益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土遗址保护这一主题,研究和探讨土遗址结构、形制等方面保护与传承的时代路径,为弘扬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贡献力量。

  研讨会上,博物院专业技术人员代表从秦俑土遗址类型、相关课题研究、近年来实施的相关遗址本体保护加固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困难等方面介绍了土遗址保护现状。

  与会专家学者基于秦陵及兵马俑坑土遗址现状,从各自不同专业角度提出了保护建议,并认为秦陵博物院应该加大“土遗址抢救性保护措施”、“土遗址水害来源及渗流途径专项勘察研究治理”、“兵马俑土遗址现状评估和基础研究”,“土遗址病害的针对性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陆寿麟从水和盐破坏作用角度,讲解了风化产生的原因。他表示,必须把环境的监测同文物的病害结合起来。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上海大学教授黄继忠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同时也对水源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不断干湿交替对土遗址有负面的影响,要解决水的问题,最主要也是最首要解决水源的问题。监测应该跟最核心的病害要有非常好的关联性,同时要关注水泥对整个土遗址的影响。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付清远认为,植被环境也是增加湿度和含水量一个重要的原因。治理时需要在最佳的温湿度下进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沈阳表示,兵马俑土遗址属于多类型遗存,需要尽快开展关于兵马俑土遗址保护的专项基础研究。俑和坑不可分离,需要同时保护,也要运用现代展示技术,将兵马俑向游客更生动的展示出来。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金凤则从研究方法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土遗址保护,对于病害的分析、病害成因分析、病害种类和成因分析需要针对性的定量研究。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主办,中国民协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古建美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和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付清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书记侯卫东,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上海大学教授黄继忠,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永革,中国文物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王立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沈阳,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原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王金华,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研究馆员汪万福,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陆寿麟,西北大学教授周伟强,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周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曲云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原总工、研究员周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赵西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教授严绍军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活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2020土遗址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责任编辑:ZER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