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BIGC 2020北京国际游戏创新大会暨游戏产业创新峰会盛大开幕。网易伏羲实验室资深算法工程师温翔发表了题为《AI辅助游戏内容生产》的演讲,分享了伏羲实验室的研究和落地成果。
(网易伏羲实验室资深算法工程师温翔现场分享)
近年来,国内自研游戏蓬勃发展,制作能力急剧上升,然而在游戏内容生产上,仍然存在一些痛点。这些痛点在美术内容的生产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温翔把美术生产的痛点分成两类:角色模型制作和游戏内容生产。
在MMORPG等类型的游戏中,多样化的NPC有助于打造具真实感的虚拟世界。因此,策划和美术常常在NPC形象和个性的塑造上投入大量时间,效率低且工作内容枯燥。同时,一些玩家有时也会陷入角色塑造的困难,要捏出好看的角色形象并不容易。
而在角色动画生产方面,目前比较先进的方式是采用动作捕捉和美术手K。前者效率高,但是成本也高;后者效果有保障,但是效率低、对美术的要求也极高。较高的制作条件同样极大程度地制约了玩家UGC内容的生产。
针对以上痛点,网易伏羲实验室设计了一套智能动画解决方案,目前已在游戏角色模型制作、游戏动画生产、游戏互动玩法和游戏UGC制作四大场景落地。
在游戏角色模型制作场景,网易伏羲设计和研发了智能捏脸功能。只要输入一张照片,就可以在游戏世界中精准还原与照片相似的3D形象,快速生成又像照片、又好看的游戏角色。
(智能捏脸效果)
与人脸直接建模的方式不同,网易伏羲深度发掘了人脸的美学规律,基于算法来制作角色形象。加上性格、年龄、职业等多种参数,大量兼具美观和个性的NPC就能批量生成,大幅提高了游戏的制作效率。
同时,网易伏羲创新尝试用深度模型去学习人脸信息,用人脸信息的组合输出给游戏角色,还原出真实的表情。AI技术应用后,设计师只需输入语音就能合成表情,不仅细节逼真,且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在游戏动画生产场景,网易伏羲同样进行了AI表情捕捉、AI视频动捕、AI音乐舞蹈等生产尝试。以AI视频动捕为例,温翔现场展示了一个视频:真人在没有穿戴动捕设备的情况下,舞蹈动作可以完全还原到虚拟形象中。这套技术可以让玩家大胆生产好玩的UGC内容,只要输入视频,就能让虚拟角色生成动作,进行内容创作。
(AI视频动捕技术)
AI表情捕捉、AI音乐舞蹈同样能够非常便捷、高效地根据素材生成动画。AI表情捕捉可以用根据用户上传的视频检测表情,从而驱动游戏内的人物模型做出相同表情;AI音乐舞蹈则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自动生成不同风格的舞蹈,包括古典舞、流行舞、二次元舞等。
(根据音乐自动生成的舞蹈画面)
目前,网易《逆水寒》《天谕》手游等游戏中已经落地相关AI能力,给玩家带来了丰富的智能化体验;在游戏的营销动画内容制作中也已经融入了大量的AI技术辅助内容生产,大大降低内容的制作成本。
温翔表示,AI辅助能让美术更好地实现动画内容生产,并不是替代美术。运用AI技术,能够形成更好的工具来辅助美术生产内容,提升生产效率,释放美术的创意,制作更加高质量的内容。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