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发现 > 科技 >>  正文

陶中贵族,绿色工艺,盆窑黑陶

发布时间:2020-08-27 15:36:27 来源: 消费日报网

  说起贵族,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影像是不是黑色、坚毅、沉稳这些特点?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便是具有着贵族气质的盆窑黑陶。

  著名的黑陶之乡盆窑村,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沁阳市山王庄镇。顾名思义,盆窑村因世代烧制陶盆而得名,并因黑陶制品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而名扬天下。

  黑陶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310年,距今有4000多年。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世人对这一来自古老的文明无不惊叹!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中华思想文化的渊源龙脉。而盆窑村历史就是以黑陶为业而形成的村落。

  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镇守万善镇的王世充部将宋王泰的部队使用的大量陶盆、陶瓮和瓦罐全由盆窑村供应。

  盆窑黑陶的声誉高,做出来的陶品“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视如铜、敲如罄”。产品远销山西、河北、陕西等地,几千年来远至皇家贵族,近至普通百姓都在使用盆窑黑陶。据传唐朝则天皇帝在位时,盆窑村烧制的香案、祭器就被列为皇家贡品,定为“御制陶器”;明清时期,盆窑烧制的莲花纹大鱼缸、牡丹花盆、寿缸、鼓瓶、青狮等陶品备受宫廷喜爱,被摆放在皇宫及颐和园等处使用观赏。清朝末年,盆窑百姓还用黑陶罐为太平天国军队、捻军做过炸药缸等。清朝光绪年间,盆窑黑陶的规模日渐扩大,由原来的小村庄发展到东沟、西沟100多户人家。

  在盆窑村的历史上,清朝末期的王太新是当时远近闻名的黑陶大师,由他所烧制的黑陶产品经过长途跋涉被运往北京的紫禁城、颐和园等地,极为珍贵。1915年由王太新烧制的象鼻鼎、团尊、鱼、纹癸壶等14种黑陶制品,参加了被史学界称之为“万国博览会”的展出并获得金奖,赢得世人的称赞,也使得这个古老的村落再次声名大噪。

  2008年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制作技艺。

  红土做成的陶坯还要经过近20个小时、800摄氏度高温的烈火煅烧,这造就了一件件黑陶成品的独一无二的。每一件器物,每一处花纹,都是制陶人的指纹万千摩挲而来。

  盆窑村黑陶里的原料含大量的天然物质,能对空气中的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给予分解和吸附作用,室内摆放有益人体健康。

  在2019年北京陶瓷行业最高级别的奖项“大地奖”创作创新设计大赛中,盆窑村黑陶艺人制作的“高浮雕龙盆”“饕餮纹”与“十二生肖”鱼盆,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盆窑黑陶就像它本身的色彩一样,质朴刚强,静默无言,散发出贵族般的气息。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ZER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