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发现 > 科技 >>  正文

揭秘疫情之下未来教育新走向:家校共育将成为教育治理的主阵地

发稿时间:2020-07-09 17:55:00 来源: 中国网科学 中国青年网

  一场疫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家长作为连接学生与学校的纽带,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家校共育”这一话题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数字化与信息化走近生活、走进家庭,未来教育里家校共育的轮廓将是怎样的呢?

  日前,由企业微信、腾讯教育及校长会联合主办的“构建家校沟通渠道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主题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江浙沪百余位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学校校长、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和媒体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家校共育”的主题,进行思维碰撞、观点交锋,共同探索教育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以下为演讲嘉宾精彩观点集锦(按嘉宾演讲顺序):

  张治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未来的学校,将是教育学、认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混合体,会伴随着互联网大脑而不断地进化。

  数字画像是家校协同育人教育场的起点。每一个家庭都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教育场。家校共育将会成为教育治理的主阵地。家长全范围参与,有助于学校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这将成为未来教育与整个社会协同进化的重要支点。

  张际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信息化首席专家

  以人为本,教育现代化就要课堂信息化。依托于创新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未来课堂将呈现出教学灵活、环境舒适、装备先进、操控便利、资源丰富、互动实时的特色。

  真正的大数据挖掘,是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依托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徐建平 |浙江省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名誉校长、浙江省衢州二中原校长

  沟通的有效性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家校沟通的主导方一定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教育的有效性=沟通方式X情绪X能力”,一线教育工作者只有做好家校沟通三环节“定好位、做到位、有地位”,才能让家校的关系由传统的“三角形”向“同心圆”转变,围绕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成长,构建和谐的沟通氛围。

  许坚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培训部主任

  (左一)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动力不够,新技术需要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生态和备课生态。

  家校沟通要建立三点共识:目标相同、理念趋同和方法趋同。

  曾令斌 |腾讯教育东区基础教育运营总监

  家校沟通的目的是家校共育,家庭和学校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有多种原因。从历史发展阶段来说,社会变化剧烈,对这种剧烈变化的适应并不容易;从教育信息化核心角色教师的角度看,要有开放的学习、适应心态,不能抱守传统教学习惯不放;从教育信息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角度看,很多供应商对教育规律和教育业务的理解不够,未能按教育规律的指导去设计、开发产品和服务,导致目前优秀的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不足;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看,此前大都是采用项目制政府采购进行建设,易于形成封闭体系,不够开放。

  因此,老师们应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积极尝试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教育厂商则需按照教育规律去研发产品,政府应转变传统项目制建设模式,让产品的迭代和服务具有可持续性和开放性。

  芮火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校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家庭的变化,家校合作的理念也正在发生着转变,呈现出三大特点:合作地位由不平等走向平等;合作价值由单一走向多元;合作的方式由统一走向个性。

  家校合作的策略必须改进:学校要由主宰者转变为促进者。一方面要加强对家校合作的指导和引领,同时也要赋权家长监督和指导学校工作。

  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一定要注意邀请处于弱势地位的家长的参与。同时,学校的角色应由指导员变为对话者,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家庭的问题和学校存在的问题;要实施“目中有人”的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减少统一的家长会、统一的校长发言,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实现家校共育。

  曾宪一|上海市徐汇中学校长

  教学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引发——维持——促进”,薄弱学生觉悟的学习活动。

  智慧校园建设应将信息技术如AI、VR、大数据等,应用于教学场景,为学生们构建线上线下大数据智慧赋能的学习模式、建立自学系统,以及体现信息化特点的学材资源,为学生们的学习“插上翅膀”。

  在未来教育体系中,应积极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创新素养,引领学生进行自适应学习。如,运用大数据构建学习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自控自律的管理能力;构建家校联动的甚至跨学区的学习群,探索学习新模式。

  何奇清 |企业微信教育行业总监

  希望利用企业微信独有的连接能力,做教育行业的支持平台,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基座,连接校园内外,通过连接到微信的很轻量的方式构建起数字化家校共育的平台。

  通过搭建信息化大平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数据为导向,更轻便更灵活的模式服务。围绕学校教务教学工作、学生的成长评价、家校互动等场景,真正帮助老师“减负增效”,让家长在教育里“归位”。

  【广告】(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ZER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