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第二届全球人工智能创业者大会(GAISC)在深圳市福田区香格里拉酒店召开。全国60+行业大咖、1000+AI行业精英,围绕AI技术、产品应用及行业发展趋势展开深度探讨交流,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小胖机器人CEO魏然受邀出席大会,与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董振江会长,精锐视觉董事长&CEO 孔庆杰、众盟数据智慧系列产品负责人李晓刚、SocialFac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柴舸洋,就“5G+AI技术融合,畅想未来商业落地”话题进行圆桌对话,与现场来宾共同探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新思路。
主持人董振江提出关于5G+AI,最有可能落地的应用场景在那些方面,嘉宾们各抒己见。
李晓刚:我比较看好远程控制以及像VR原先发展不太好的技术,很多危险行业,比如采矿、电力,通过5G的低时延和高可靠可以帮助他们远程操控高危险的工作
魏然:5G把带宽流量质变了,而 AI的核心是算法、算力、大数据,5G对AI大数据方面的帮助可能是革命性的。比如AI视觉,包括人脸识别都能解决。
柴舸洋:我认为5G带来改变的是人工智能大脑运转图像和视频的速度。结合场景来看,所有跟图像、视觉的数据场景会带来非常大的改变。
孔庆杰:我们现在做工业视觉,尤其是在流水线形式上,如果5G能够尽快的实现,对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落地也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魏总的话题观点分享:
5G不是万能的
魏然:5G跟AI如何布局,每一个企业思考的角度都不一样,要看具体的应用场景。但是每一个技术的提升,特别是通信技术,包括IT技术的提升,规律都是越来越小、越来越方便。技术的升级促进我们使用的工具进行了迭代,它满足了我们本质化的商业,如何便利用户。这和手机一样,以前的大哥大很大,现在手机越来越薄,5G来了之后是不是可以做得更薄,包括端、服务器等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是落到具体应用上, 5G不是万能的。5G、AI都是一种技术,是我们人类的工具,必须找到应用场景来服务于人类。我们是做机器人的公司,基于应用场景的不断摸索,才探索出针对教育的板块,我们每一个做AI的或者是做商业的都要非常重视,你要想自己的产品如何和5G结合从而提升你的用户体验,而不是为了5G而打破商业本身的法则,创业不是作秀,是真正的服务一类群体,利用技术的升级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5G对于AI不会形成质变
魏然表示:5G对AI的进步有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对形成质变,因为AI有三大要素,解决数据、流量和传输问题,5G对算法和算力没有帮助,而AI大量卡在的是算法。5G提升的是数据流量,它解决的是端的传递问题,而且传递的问题就是视觉和图像。语音的流量是比较小的,最大的问题是NRP要解决。我们做服务机器人,最难的是找到它的应用,服务机器人服务人类,那服务什么呢?服务机器人是未来,今天做不了,不代表明天做不了。5G是提升其中的用户体验,而不解决核心问题。
全世界,每一个技术的提升,包括5G的提升帮助大数据提升算法,都可以提升机器人行业的能力,一旦突破就能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做的是教育,辅助于幼儿园和小学的上课,对于5G的到来,比较关心的是通过视觉来提升机器人的用户体验,让机器人的情感表达快速迭代到2.0时代。
AI的应用场景是难题
在魏然看来服务机器人行业,最大的困难是落地。你想做一个应用,找不到应用场景。客户提出来的要求做不出来,在实验室做的效果很好,但是放到通用环境里,用户体验太差。业内对于机器人和AI炒作的很浮夸,所以打的旗号都是噱头,但是实际上真正的AI公司少之又少,中国大量做AI机器人的,都是在应用层面,很少搞底层,这是中国的软肋。包括我和政府领导聊,他说如果投入产业,投入100个亿,三五年不见效果,也是没法接受的。做机器人公司,最难的是找到市场,因为要解决落地,比如说一个机器人100块钱,就是倒水,能把水倒好,我相信也能卖很多。比如说能照顾病人,日本人做了50年,没有搞得出来。我们遇到的问题,本质问题,还是人。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同时解决我们的应用场景,这是很难的事情。
永葆初心,方能成就
魏然:我给想创业的小伙伴们的建议很简单,第一个是相信,第二个是坚持。天下的事,最难的是知行合一,我可以嘴上说相信,但是过两天我不信了,今天可以坚持,但是后天坚持不下去了,真的很难。无论做什么,从商从政,都要相信和坚持,没有这个做不成。无论它多难或者是多简单,能不能走出来,是相信自己和相信这个行业,而且要坚持。你会永远遇到困难,永远都是这样的,主要是坚持,尽可能心态好一点。
(免责声明:中国青年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