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科技 >>  正文

硬件模式走不通,华为云缺乏阿里云式基因难成规模

发稿时间:2019-01-24 13:56:54 来源: 华夏晚报 中国青年网

  近日,全球权威研究机构IDC公布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调研结果,阿里云华为云分别以43%和2.3%的市场份额高居第一、仅列第九,这与此前华为云对外的战略高调形成了巨大反差,作者试图通过行业纵深分析,对比阿里云华为云的方方面面,试图为华为云答疑解惑。

  1、 通信硬件实力强,缺乏内生基因

  从阿里云华为云的出身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后者的先天缺陷太大了。以亚马逊和阿里云为例,云计算业务最早均来自电商大促带来的巨大流量,促使这两家公司放弃当时最经典的“IOE”模式,而走向了云计算技术的自主研发。云计算最关键的技术是对服务器集群的调度能力,也就是超大规模计算的操作系统。

  华为毫无疑问是中国第一的通信公司,手握5G和微波技术,笑傲全球通信市场。但这也对它做云计算形成了一些掣肘,一方面缺乏软件的基因,另一方面缺乏内需的动力。这也是全球市场上大部分硬件厂商折翼云计算的原因。因为云计算核心不在硬件,如果芯片是云计算的核心,那全球市场的领头羊应该是英特尔或者英伟达,而不是亚马逊。

  过去的三年间,全球的云计算浪潮打死了一众硬件厂商,惠普3年前退出、思科2年前关掉、IBM今年也不做公有云了。这显示了硬件厂商并不适合做云计算,软件厂商才是天生长在云上的,阿里云华为云天上地下的命运从出身就决定了。

  2、 云计算是用来解决问题,而不只是用来计算

  阿里云华为云的巨大差距除了后者先天残疾,还有后天发展畸形的问题。硬件厂商天然对云计算的看法就是一个计算的问题,这和亚马逊、阿里云就有巨大的差异,而华为也不能免俗。在硬件企业的眼中,云计算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芯片。以前企业们是买服务器、小型机来计算,现在是IBM和华为这类企业不再直接把服务器卖给企业,而是中间建了一个中转站,用云计算的名义把分租的计算卖给企业

  但亚马逊、阿里云这类企业最早要做云计算,是因为自己有业务需求:电商的峰谷流量差异太大,传统服务器没办法满足大促的峰值,智能化需要统一的数据和技术,这些都是云能够解决的。所以他们的世界观是用云来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或者工具。

  对企业而言,当然是后者能够带来价值增量。阿里一年几万亿的交易,只有几百个运营,这其中就是机器替代人类做了海量决策。在这数字经济时代,阿里自身率先做到了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铁还需自身硬,阿里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让用户相信,他有赋予用户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能力。毕竟在未来时代,只有在运营过程中实现了全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企业才能拥有一个不断自我进化的 “企业大脑”化,最终实现商业智能的终极目标。

  阿里云华为云对云计算的理解前者精确长远、后者片面短视,广大用户自然会选择更有未来的阿里云服务。

  3、 组织内部的掣肘:左右手互搏

  阿里云华为云的发展还有现实问题的考量,这就是华为云这样的硬件厂商的悲剧宿命了,对于硬件厂商来说,若是大力发展云计算,势必与自身原有的业务产生冲突。就像一条不断吞噬自己的衔尾蛇,凭借吞噬自己的身体成长。

  在传统硬件模式的架构下,如果需要更高处理能力或是更大存储空间,用户通常会选用纵向扩充模式,也就是采购更高级、更强大的服务器来实现,比如选择大型服务器或高端小型机。随着应用规模越来越大,用户便不得不选择再次升级硬件设备。新客户源源不断涌入,旧客户需要持续升级,传统模式下硬件厂商躺着挣钱十分快活。

  而进入云时代,作为一个开始做云服务的硬件厂商。客户可以进硬件部门,买了“物理服务器+网络+存储”三件套;但也可以进华为云的门,买了云化的计算资源。但这两个业务部门的盈利能力差异巨大,“华为内部有个数据,同样计算量的云部署和盒子部署,收入比大概是1:5。一个生意,卖盒子是5亿元,卖云才1亿元。而且云达到盈亏平衡点需要忍耐数年。”BM内部也有类似掣肘——如果用户纷纷投向云计算怀抱,不再进行硬件设备采购,取而代之的是采购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设备商们的饭碗也就不保了。

  在这种情况下硬件云厂商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去发展自己的云服务,这个魄力并不容易,不能心无旁骛自然无法全力以赴,阿里云华为云一个成为寡头老大一个平平无奇,也是自然道理

  阿里云华为云前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后者入场已久、难见起色,既要替华为身为硬件厂商的不合时宜而哀叹,也必须承认其发展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就其未来而言还是需要理解尊重公有云的发展规律,稳扎稳打,不宜好高骛远。

(免责声明:中国青年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ZER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