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青年参考 >>  正文

"游客太多"是欧洲"幸福的烦恼"

发稿时间:2019-10-20 08:1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4月28日,罗马著名景点西班牙大台阶上人满为患。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威尼斯不是迪士尼乐园!”6月8日,威尼斯居民手持标语,抗议游轮破坏景观、影响当地人的生活。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旅游名城不堪重负

  酒店老板维丽娜·洛比瑟经常被人拦住。游客们来参观时,老是叫她摆个姿势供他们拍照。她的邻居塞珀·克伦伯克经营一家租船公司,某天早上,克伦伯克发现一架装有摄像头的无人机在他卧室窗外盘旋。

  这里是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当地居民能讲出很多关于游客的故事:人们旁若无人地闯进当地人的私宅,有的把私宅当成景点,有的来借用厕所。

  “这是灾难。”洛比瑟对美国《华盛顿邮报》抱怨,“很多游客把这儿当成了主题公园。”

  《华盛顿邮报》指出,这是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众多旅游名城居民的共同心声。对一些旅游目的地来说,慕名而来的人潮太过汹涌,超出了它们的承受能力。人们开始担心,旅游业增长之势是否好过了头。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全球旅游业惊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全球GDP的增长,每年创造8万亿美元的收入。这是“幸福的烦恼”,但仍是不折不扣的烦恼:即便在靠旅游业为生的地方,对“财神爷”的抵制情绪也在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采取措施,希望减少游客数量。

  BBC称,为了解“过度观光”城市未来几年面临的问题及解决之道,世界旅游业理事会联手房地产公司仲量联行,根据旅游业增长数据和旅游城市承受这一增长的能力,提出了《观光胜地2030年旅游指数报告》,以评估它们是否为旅游业发展前景做好了充分准备。

  被报告归入“增势很强,应受管理”这一组的城市,被认为需采取措施应对增长势头,否则城市基础建设和旅游设施将受到强烈冲击。

  在这份名单上,威尼斯首当其冲。仅有不到5万本地人的“水城”,每年要接待超过2500万游客,用“不堪重负”都不足以形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意大利交通部长8月7日宣布,观光游轮将改变线路,不再驶近威尼斯市中心,“以避免造成更多入侵”。就在6月,一艘万吨级游轮一头撞上威尼斯海岸。明年起,威尼斯计划对一日游游客收取11美元的“入场费”。

  其他欧洲城市也提出了类似的计划。《华盛顿邮报》称,每年接待800万游客的比利时城市布鲁日准备限制停靠游船的数量;西班牙马略卡岛的居民也呼吁这样做,当地每年接待1000万游客。

  在整体压力指数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排名与威尼斯不相上下。去年巴塞罗那迎来3000多万游客,远超它160万的人口。当地政府已禁止在市中心新建酒店,限制热门景点波盖利亚食品市场的旅游团规模。

  去年接待了1900万游客的荷兰阿姆斯特丹更为激进。《华盛顿邮报》称,市政府禁止新建酒店、旅游商店,提高了酒店税,并对随地小便和醉酒行为施加罚款。明年,它将禁止游客造访该市的红灯区。

  旅游业的繁荣有代价

  哈尔施塔特的知名度也许不如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但如果你用谷歌搜索“奥地利”,弹出的第一张图片可能就是这座美丽的湖畔小镇。它就像迪士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里的场景,好似随时会有公主或王子骑马经过。

  这座历史足以追溯到青铜时代晚期的盐矿小镇,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尤其受亚洲游客欢迎。2006年,韩国电视剧《春之华尔兹》在此取景,掀起了一股新热潮。数年前,一家中国公司在广东省建起了哈尔施塔特的1比1复制品,真正的哈尔施塔特居民对此一无所知。《华盛顿邮报》称,当他们得知家乡在万里之外有了个“双胞胎”时,全都惊掉了下巴。

  电影制片人、记者和游客成群结队地前来,这个约有800人常住的小镇去年吸引了100万游客。

  “这儿太美了!”来自中国香港的19岁学生霍华德·赵不断地拍照、录视频。他告诉《华盛顿邮报》,他来哈尔施塔特是因为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这里的照片。他打算把自己的哈尔施塔特之旅在社交媒体上直播。

  和许多风景如画但经济萧条的欧洲城镇一样,就在10年前,哈尔施塔特还是一片萧条黯淡。年轻人纷纷搬走,只有老人守在这里。

  旅游业的繁荣改变了一切。

  镇长亚历山大·舒兹对《华盛顿邮报》说,10年前,哈尔施塔特还被视为夏季景点,到了冬季,镇上如同休眠了一般。“现在全年都有游客,这意味着商业场所可以全年营业。”他说。

  数不清的游客让纪念品商贩、小吃摊老板和船夫笑逐颜开。“我对涌入的人潮没意见。”克伦伯克承认,哈尔施塔特比过去“有钱多了”。但其他居民觉得,旅游业的繁荣是有代价的。

  “对本地人来说,一切都变贵了。”67岁的退休老人卡尔·格鲁伯告诉《华盛顿邮报》。

  游客呼啸而来,拍完照又呼啸而去,也令一些居民有意见。“哈尔施塔特是个打卡胜地。”当地建筑师和建筑保护主义者弗里德里希·伊丹姆说,“很多人来这儿只图赶快拍一两张照片,仅此而已。”

  这些反对声令市长同意试行一项减少旅游大巴车的计划,要求旅行社提前订票,并限制停车位。去年有19344辆旅游大巴车造访哈尔施塔特,市长希望减少三分之一。该计划照搬自奥地利另一座旅游名城、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

  相比于“堵”,“疏”也许更好

  限制游客的种种措施往往饱含争议。

  “限制措施有违行动自由。”旅游研究者托斯滕·柯斯特斯向《华盛顿邮报》指出,《申根协定》明确规定了自由流动的权利,这是欧洲的“政治正确”,任何针对旅行的限制,都会唤起人们对冷战时代的回忆。

  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人员于尔根·施穆德警告,提高游客住宿、旅行成本等做法,可能使“某些旅游目的地再次成为精英专享的特权,而这意味着倒退回19世纪”。

  相比于“堵”,研究者更倾向于鼓励“疏”,比如通过宣传将游客引导至其他景点。阿姆斯特丹已开始在附近的海滩上做广告,把游客从市中心引开。该市还发起了“享受和尊重”活动,提醒游客举止文明,否则罚款伺候。

  罗马也出台了类似举措。据英国《卫报》报道,自8月起,想在该市著名的西班牙大台阶上模仿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在电影《罗马假日》中的场景,将被罚款400欧元。想在特雷维喷泉里像电影《甜蜜的生活》中的安妮塔·埃克伯格那样泡澡?对不起,罚款450欧元。

  罗马市政府在官网上宣布,这些规定旨在通过禁止“不符合罗马市中心的历史和艺术礼仪”的行为,“保证礼仪、安全与合法性”。

  如今,哈尔施塔特政府也竖起了金属标牌,提醒游客注意相关规定,以免被罚款。“哈尔施塔特不是博物馆。”标牌上写道。另一块标牌警告:“如无邀请,请勿进入当地的房屋和花园。”

  伊丹姆欢迎这些举措。他提倡更具可持续性的旅游方式,呼吁更加严格地限制“一日游”游客。

  “我这儿不是快餐连锁店。”洛比瑟告诉《华盛顿邮报》,她更愿意接待对当地的“自然和文化”都感兴趣的游客。

  城镇的光景不复从前,但当地人怀念旧日时光。现在,他们不再光顾中心市场,而是去郊区新开的、每周一次的农贸市场。那里远离繁忙的旅游路线,基本没上过广告。

  56岁的西格丽德·布拉德常来新集市买菜,这里的产品实惠又新鲜。或许,更重要的是,集市令某些东西失而复得:一个小社区的归属感。这个社区担心自己被“全球声誉”撕成碎片。

原标题:“游客太多”是欧洲“幸福的烦恼”
责任编辑:陈晓磊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