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观察 >>  正文

用创新开放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杨博做客“新华全媒访谈”

发稿时间:2020-01-20 12:36:30 来源: 新华社 中国青年网

  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百姓福祉日益增进、城乡面貌不断刷新……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坚持用创新开放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6年以来,湘东区新引进签约项目197个,其中亿元项目9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在工业经济占比中,从3年前的7%增至目前的30%。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湘东区砥砺前行,向着“让湘东人民过得更好”的目标不断迈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今天,萍乡市湘东区委书记、区长杨博做客“新华全媒访谈·2020江西两会时间”演播室,介绍了湘东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

  坚持“创新开放+民生优先” 努力让湘东人民过得更好

  主持人:过去的一年,湘东区通过实施“五大战略”,努力建设“赣西新门户”。围绕这一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这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杨博:一年来,湘东区向着“让湘东人民过得更好”的发展目标,以改革创新的意识、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一是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湘东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开放和工业强区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大干项目增后劲。推进重点项目97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1个;新引进亿元项目29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了投资60亿元的福斯特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实现了在“5020”重大项目建设上的突破;成功发行全省首单区级绿色债券6.8亿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后劲明显增强。

  ——产业升级增动能。产业园西扩工程全面拉开框架,光电科技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全面建成,企业全面进驻;启动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着力打造创意包装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建成省级工业陶瓷技术研究院,分别与上海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工陶院等合作共建江西材料基因组工程产业研究院、江西萍乡先进陶瓷研究院、中建材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江西分院3个科创平台,以科技创新推动陶瓷产业升级换代,全年新增3家税收过千万元的骨干陶瓷企业;建成金石三维、防管家智能家居、中森智能云谷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光电科技、智能制造产业从无到有,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改革开放增活力。全面完成党政机构改革任务,构建了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重点抓好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审批,探索“先建后验”“零收费”模式,审批效率不断提升,政务环境得到优化;出台《湘东产业园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改革文件,推进园区人事、薪酬等制度改革;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园区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启动建设新油公路,做好工业南大道至小洞塘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为实现边界互联互通打下基础;成功举办中国工业陶瓷之都创新发展论坛、中国萍乡第三届茶叶包装文化博览会等全国性活动,湘东区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是百姓福祉日益增进。湘东区始终向着“让湘东人民过得更好”的目标不断迈进。

  ——抓细精准扶贫提升群众幸福感。着力开展“夏季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秋冬巩固”攻势,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到位;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十大扶贫工程”;组织开展“千企帮千村惠万户”“同心扶贫·温暖湘东”等社会扶贫公益活动;举办“10.17国家扶贫日”消费扶贫暨农副产品展销会,设立17个“同行驿站”扶贫超市示范点,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成效不断巩固。

  ——抓实民生工程增进群众获得感。全面巩固民生工作“八大工程”成效,抓好“八大提升”行动,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区、第二批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县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公办幼儿园占比达72%;新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4个;乡村卫生机构改造提升全覆盖继续推进,东桥镇中心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3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全面完工;萍莲高速湘东段建设顺利推进,25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区、乡、村三级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抓牢平安稳定确保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持续开展“十大专项整治”“打非治违百日攻坚”等行动,全区安全态势总体平稳;创新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取得较好社会效果,被省委政法委列为新时代学习“枫桥经验”江西实践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恶团伙8个,刑事发案率大幅下降,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公安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全市第一。

  三是城乡面貌不断刷新。湘东区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先后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区、全省首批美丽宜居试点建设县区等荣誉。

  ——城市提质成效明显。老城区改造提升明显加速,打通滨河东路、云程南路等城区干道,建成云程公园二期,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公共停车场、绿地小游园、健身小广场等配套设施;开展老城区建筑风貌治理,让老城区旧貌换新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滨河新区建设拉开框架,龙舟公园、云程实验学校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区中医院、区文体中心、区体育馆、商业酒店等配套项目正抓紧建设。麻山生态新区建设扎实推进,“湖光山色”等项目全面建成,省道S533延伸线全面打通,城区融合发展全面提速。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着力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麻山幸福汶泉乡村振兴示范片、凯丰故里乡村振兴示范区等一批示范项目初具规模;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突破,天涯种业列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连续进入全国杂交水稻种子企业十强行列;品牌化节庆活动精彩纷呈,东桥油菜花节、大丰桐花节、广寒寨杜鹃花节等节庆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农旅融合发展成效明显,麻山幸福村、凯丰故里分别获评江西省5A级、4A级乡村旅游点。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推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试点县区建设,持之以恒开展“干净湘东”升级行动,推行农村环卫市场化,实现了全区城乡环卫市场化全覆盖;强化“一月一督查、两月一考评”督导奖惩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城乡面貌持续刷新;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显著提升,河流断面水质实现稳定达标。

  四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湘东区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抓好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解决了一批困扰地方发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获评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依托凯丰故里建成湘东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实干作风更加彰显。持续改进干部作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扎实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加大对干部的激励关怀,出台关心关爱干部十条措施,在干部任用、待遇分配上向基层和一线倾斜,激励担当作为,全区党员干部争先意识、拼搏劲头不断增强;在“7.9”特大洪灾中,区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安全转移5.8万群众,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嘉奖。

  ——基层组织更加有力。以农村领域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列为全省试点县区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深化基层党支部旬会工作制,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更加规范,“三会一课”完成率保持在95%以上;依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成“智慧党建”教育体验中心,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推行村(社区)“两委”班子绩效考核,每年对考核优秀的村(社区)予以奖励,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政治生态更加清正。全面落实廉洁萍乡建设要求,实施“初心、阳光、激励、强基、红廉”五大工程,扎实推进重点廉洁建设项目,试行重点工程廉政监督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村(社区)廉洁平台建设等特色做法成效初显,皮影戏《克己奉公的刘型》荣获“廉洁江西 奋进有我”廉政微视频征集活动十佳作品;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和个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抓住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牛鼻子” 培育发展新动能

  主持人:湘东的地方工业起步早、发展快,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湘东区如何抓住机遇,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杨博:政府出钱搭平台,解决企业“想创新但无力创新”的问题。湘东区投资建设了工业陶瓷科创中心,购置中试和小试设备,打造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广纳各方人才;组建省级工业陶瓷技术研究院,负责平台经营管理;主动与高等院校人才对接,引进3个研究院常驻科创中心,清华大学、昆明理工、佛山陶瓷研究所等在科创中心设立流动专家工作站;对每个科研团队每年补助研发经费和运营经费,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为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提供融资支持。

  专家出脑分红利,解决科研团队“引得进但不出力”的问题。湘东区积极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企业和人才团队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专家“不出钱、只出脑、有收益”。比如,有的科研项目研发经费和运营经费由政府承担,成果转化后,人才团队可获取相当可观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还有的科研项目研发和运营经费由企业承担,专家教授以技术占股,孵化的项目直接企业承接,收益按股份占比分成。此举大大激发了一些科研团队的创新热情。

  企业出题闯市场,解决科研成果“高大上但难落地”的问题。湘东区主动当好院校、企业的科技“红娘”,采取“企业出题,人才解题,市场验题”的模式,促进企业与人才团队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深度交流合作,确保产品研发紧跟市场产业前沿方向,让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聚要素、聚人才、聚服务 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频共振

  主持人:湘东区作为全国工业陶瓷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在资源枯竭、市场竞争等重重危机之下,如何推动以工业陶瓷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呢?

  杨博:易炼红省长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萍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建设,这令我们感到非常振奋。近年来,湘东区坚持用创新开放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在工业经济占比从3年前的7%增至目前的30%。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到要素聚,打造绿色生态园区。从3年前道路坑洼、灰尘漫天,到如今道路通畅、厂房林立,绿化、美化、亮化让人刮目相看,湘东工业园已成为客商投资的热土;2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西扩区已启动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距离湘东工业园5分钟车程的滨河新区,云程实验学校已投入使用,龙舟公园基本完工,文化中心、区中医院、高端酒店等正在动工建设,湘东产城融合示范区初具雏形。以光电科技、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驾马车”为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成功引进长益光电,带动一批光电科技产业项目落户湘东;金石三维3D打印项目拉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序幕;在节能环保产业园内,江西岳峰环保新材有限公司成为全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福斯特、拓源实业、嘉明科技、源发科技等企业争相落户。

  二是做到人才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生机活力,3年来,湘东区工业企业新增发明专利32项,获批5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新建工业陶瓷科创大楼,吸引了上海大学、山东工陶院、湖南大学等3个研发团队进驻;龙发实业依托海绵城市建设契机,成功研发出“生态陶瓷透水砖”,正在申报全国陶瓷透水砖行业标准,为进军绿色环保市场赢得话语权;普天高科从生产单一的化工填料转型生产环保成套设备,是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环保装备制造商。

  三是做到服务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湘东区打造“五最五优”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和“服务员”。出台推动工业陶瓷产业集群发展十条意见等系列优惠政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超过一亿元;开展“百人入百企,共圆强工梦”活动,挂点重点项目的县级领导提供贴心服务;组建企业涉政事务代理中心,派专人为企业跑腿,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成立担保公司和产业基金,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76家企业办理了财园通贷款,为16家科技企业办理了“引导基金信贷通”贷款。

  提升城市“颜值”“气质”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主持人:为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湘东区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着力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请问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湘东区有怎样的应时之举、有力之举、创新之举?

  杨博: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湘东区围绕城市管理这一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工作,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提升改造城市功能,让湘东变成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打出“关、停、洗、绿、控”组合拳,大力开展控尘抑尘,疏河净水,植树增绿,让湘东的天更蓝、水更清,城区更干净;打通断头路,新建停车场,进行老城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厕所革命”和点亮工程,开展城市双修,实施绿化“五化”(景观化、多样化、色彩化、香溢化、本土化)提升,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二是大力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把城管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到镇街、到一线;全面实行“路段长”制和“五定”工作模式,推行“721”工作法,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实施社会购买服务,实现城乡环卫市场化,绿化维护社会化;推行城乡同治,搭建城乡综合管理体系,实现“事事有人管”。

  三是广泛发动干群参与城市环境整治。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干净湘东”行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落实两月一考评,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建立从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确保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通过努力,湘东实现了天空变蓝、河水变清、道路更畅通、空气更洁净、生活更便捷、城市更美丽、市民更幸福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郭文静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