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通过4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京召开
发稿时间:2021-06-29 11:03:00 来源: 国史评论
座谈会现场
40年前的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纪念决议通过40周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论述的一系列精神,配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党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于6月27日上午,在京召开了主题为《第二个<历史决议>与新中国史编研》的学术座谈会。
主席台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国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国史学会原副会长、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以及国史学会秘书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星星,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宋月红等出席了会议。座谈会由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出席会议
会上,李正华代读了国史学会原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题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书面发言。沙健孙指出,邓小平在主持起草《历史决议》过程中明确指出,起草决议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确立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他指出,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重温历史决议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李正华代读国史学会原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的书面发言
国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发言
杨胜群在题为《<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科学概括和阐释》的发言中认为,决议实事求是地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貌;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价值,深刻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来源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主持会议
朱佳木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决议起草历时一年多,其间始终受到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悉心指导,并在党内进行了充分讨论。它的起草过程是党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的高层次总结,为此后开展的新中国史编研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它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而深远的历史作用,对当前全党全社会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与会人员
朱佳木说,正是由于老一代革命家们的高瞻远瞩,使我们党得以作出了既符合历史实际又统一了全党思想、稳定了国家大局、经受住了历史检验的结论,为我国此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迅猛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避免出现苏联那样的悲剧,奠定了最为重要的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捍卫并进一步发展了决议精神,正确解决了全面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问题,深刻批驳了把它们割裂和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为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与会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朱佳木表示,国史学会要一如既往地努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论述精神,坚持用《历史决议》的精神指导对新中国史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发挥好新中国史编研资政、育人和护国的功能,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四史”宣传教育做出应有贡献。
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发言
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原主任陈东林发言
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张金才发言
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研究员刘仓发言
会上,宋月红和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原主任陈东林,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张金才,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研究员刘仓等四位同志,也分别作了发言。
与会人员
国史学会在京部分理事和各分会领导,当代中国研究所部分干部职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史系部分研究生,以及媒体记者共6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