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科技 >>  正文

芦山7.0级地震7周年,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发稿时间:2020-04-20 17:45:01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2008年5月12日,四川龙门山中段地区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仅相隔5年,2013年4月20日在龙门山南段地区又发生了芦山7.0级地震。4月20日,在芦山地震7周年之际,四川省地震局对相关防震减灾措施加以总结,主要包括深入实施地震科考和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等。

  据介绍,有史料记载以来,龙门山地区只记录到少数几次6级左右的地震,其中包括1657年汶川61/2级地震,天全1327年≥6级地震,大邑1970年6.2级地震。如此相对较低的历史地震活动水平,使人们低估了龙门山地区的地震风险水平。汶川地震发生后,科学家们开展了详细地震科学考察和一系列的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具有低滑动速率、高闭锁、长发震周期(约3000年)的特点,这也是造成对龙门山地区地震危险性低估的另一个原因。

  专家指出,汶川地震发生后,科学家们开展的科学考察为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地区的地震风险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的要求,四川省地震局编制并下发了《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各乡镇地震动参数表》及其相应图件,成为四川省灾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鉴定、加固与新建的依据,使得龙门山地区房屋建筑普遍提高了抗震设防标准。

  另一方面,受到芦山地震及2017年发生的九寨沟7.0级地震的启示,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活断层探测工作。专家认为,活动断层是大地震发生的元凶,查明活动断层的展布位置和发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汶川8.0级特大地震和芦山7.0级地震都是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汶川8.0级特大地震几乎将北川县城完全摧毁,究其原因是发震断层直接穿越城区所致。因此,开展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把地下弄清楚”就显得十分重要。芦山震后陆续开展的“芦山震区活断层调查项目”“宝兴县活动断层探测项目”“成都市地震活断层普查详勘项目”等探测成果为当地的国土规划、土地利用及活动断层避让提供了地震安全方面的科学依据。

  除了“把地下搞清楚”,汶川及芦山地震恢复重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还包括“把地上建牢固”。专家介绍,灾区大力推广了减隔震技术、轻型钢结构建筑等新型抗震技术措施,大大提升了这一地区的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芦山县城距芦山地震震中10余千米,地震烈度达到8度,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特别是按7度设防的芦山县人民医院新门诊综合楼几乎“毫发未伤”,玻璃没碎,墙没裂缝,只脱落了少量的乳胶漆,并在地震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原因就是采用橡胶垫隔震技术,即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地面建筑)和下部结构(地基)之间,设置一个个橡胶隔震支座,以隔离或耗散地震从下而上输入的能量,从而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安全性,体现出显著的防震减灾效果。

原标题:芦山7.0级地震7周年,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